X
首页 电子杂志 新闻资讯 增值服务 平台介绍 股市大学堂
2月港股市场表现超预期,在基本面数据并无明显起色和资金面环境继续恶化的情况下,凭借政策端的集中发力,尤其是内地对于资本市场的强力干预,在春节前市场情绪和走势已经有所企稳;春节期间政策端仍在发力,并且随着假期消费火热催化,港股市场春节期间涨势喜人;节后伴随着内地股市的连续收涨和市场情绪的回温,港股市场延续了之前较好的涨势。2月恒生综指/恒生指数/恒生科技分别+7.21%/+6.63%/+14.16%。   2月期间的基本面数据较1月未有明显改观,政策面发力仍是主旋律。政策端在资本市场、地产、消费等多方面持续发力,尤其在资本市场上动作密集。资金面方面,2月港股资金面环境延续了1月的恶化趋势。韧性较强的美国经济数据,结合略有抬头的通胀指标,多数联储官员对市场明确表达了延后降息的观点,导致了市场降息预期持续回调,美债收益率继续反弹。整体来说,当下市场基本面未有起色,资金面环境继续恶化,但政策面发力开始显效,情绪面也在市场触底反弹的过程中逐渐恢复。 浙商国际表示,考虑到估值层面的修复仍有空间,对于短期后市的观点从先前谨慎的态度转为偏乐观,但对于第二阶段基本面驱动的行情,仍保持谨慎态度。配置上,继续强调保持分散均衡的行业板块配置。在基本面仍弱势的市场环境下重点关注业绩、股价和分红稳健的国央企行业板块,例如能源、银行、电信和公用事业等。同时保留部分对顺周期、政策利好和景气行业的布局,包括受益于政策利好的消费、券商、TMT;对资金面敏感的医药、互联网;景气度高或预期改善明显的黄金、电子等。 国信证券认为,风险溢价模型预示着反转的到来。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因素是,恒生指数在2024年的收入、利润增长率高达15%以上(2023年收入增速-3%,利润增速-4.3%),风险溢价模型显示,即便用最苛刻的美债利率4.5%以及风险溢价率9.3%的条件代入,指数也不会再创新低。因此,可视为港股的反转而非反弹已经开始。 由于港股1-2月份的走势表明,目前景气度还无法决定股价走势,不少板块(包括恒生金融、恒生互联网、恒生科技、恒生汽车、恒生医疗)呈现的状态是业绩上修但股价下跌,因此,情绪修复需要一个过程。该机构建议3月份以组合的平衡配置为主: 1、继续推荐高股息方向:包括电信运营商、石油/煤炭/天然气、高速公路、公用事业、高股息的有色金属; 2、出口、出行方向:在业绩上修同时股价上行的板块中选择; 3、在科技与医药方向,由于前期跌幅较大,个股有反弹的需要,但还未到板块全面景气的局面,部分行业的竞争格局、行业监管、海外政策等前期担忧的因素仍需跟踪与消化。   五矿资源(1208.HK):主力矿运营恢复 新矿山贡献在即 公司2023盈利遇挑战,2024改善空间显著。公司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00万美元,较2022年的1.72亿美元下滑约95%。虽然公司的主力矿山Las Bambas(LB)已于1H23恢复了正常的生产运输,并在全年实现了64%/24%的项目收入/EBITDA增长;但由于Kinsevere以及Dugald River项目经营环境遇阻,公司盈利大幅下滑。   Las Bambas恢复稳定运营,Chalcobamba项目全力推进。LB矿山自去年3月恢复运输后运营保持稳定,该矿曾在22年受社区堵路影响导致运输中断173天以及停产逾50天。23年LB铜精矿产量同比提升19%至30.2万吨,销量另受益于库存的消化同比提升36%至历史第二高水平(37.5万吨)。产销量的提升部分抵消了铜价下行的不利影响,项目EBITDA录得同比增长24%。LB矿24年计划生产28-32万吨铜,上限取决于CB项目的开发进度,目前公司已进入矿区进行前期准备,有望在1H24开始预剥离工作。CB项目有望助力LB矿山中期产量提升至35-40万吨。   2024年Kinsevere及Dugald River项目盈利能力有望改善。2023年Kinsevere项目受品位下滑以及电网供电问题导致产量同比减少10%,同时第三方矿石消耗增加致C1成本攀升约30%至3.29美元/磅。随着2024年Sokoroshe II矿区的矿石供应量提升,预计成本将回落至2.8-3.15美元/磅。Dugald River项目受23年初的事故停产影响导致全年产销量下滑以及成本上涨,项目24年锌精矿指引产量恢复至17.5-19万吨水平,同时成本预计从0.93美元/磅下移至0.7-0.85美元/磅,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又一低成本世界级铜矿利润贡献在即。公司于2023年四季度签订股份购买协议,收购非洲Khoemacau铜矿,该矿目前年均产铜约6万吨,且根据扩建计划产量将进一步提升至13万吨/年,预计将在2028或2029年前投产。公司测算该项目扩建完成后将带来约6亿美元的EBITDA(扩产前为1.5亿美元),同时C1成本将从现在的1.75-2.4美元/磅降至1.45-1.65美元/磅,处于成本曲线前50分位。另外项目位于极具潜力的新兴卡拉哈里铜矿带,在现有4.5亿吨矿产资源量基础上(1.4%铜品位)具有进一步勘探扩产潜力,远期产量或达20万吨。   云音乐(9899.HK):版权成本显著优化 平台社区属性突出 云音乐发布2023年业绩公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7亿元,同比减少12.5%;净利润7.3亿元,2022年亏损2.2亿元,实现扭亏为盈;经调整净利润8.2亿元,2022年亏损1.1亿元。   公司社交娱乐板块拖累收入增速,但会员订阅人数具有较大提升空间。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7亿元,同比减少12.5%。其中:(1)在线音乐服务收入43.5亿元,同比增长17.6%,主要源于会员订阅收入大幅增长。其中会员收入36.5亿元,同比增长20.2%;在线音乐服务月付费用户数4412万人,同比增长15.3%。(2)社交娱乐服务及其他收入35.2亿元,同比减少33.6%,主要是由于公司加强直播社交流量变现管理。东兴证券认为,国内音乐用户规模庞大,公司会员订阅人数有较大提升空间。   公司成本优化驱动毛利率大幅提升,2024年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2023年,公司营业成本57.6亿元,同比较少25.1%;毛利率26.7%,同比提升12.3个百分点。这是由于会员订阅销售收入增加及版本成本的优化;销售及市场费用7.6亿元,同比增长19.5%,主要由于推广音乐衍生社交娱乐产品;管理费用1.6亿元,同比减少3.8%,主要由于雇员福利费用有所减少;研发费用8.7亿元,同比减少14.1%,主要由于雇员福利费用减少及提升对技术开发费用的成本控制;净利润7.3亿元,实现扭亏为盈,主要由于优化成本结构以及业务规模效应。随着公司对成本的持续优化,运营效率的提升以及审慎的成本控制,2024年公司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公司音乐版权成本显著优化,会员业务实现盈利。截至2023年底,云音乐内容库拥有1.41亿首音乐曲目,同比增加21.6%。公司扩充音乐厂牌曲库,与相信音乐、新海诚、鱼丁糸、RYCEEntertainment(以王嘉尔为代表)等知名厂牌展开新合作;以及推进优势音乐品类,如说唱、中国民谣及摇滚乐。对比2023年公司内容服务成本46.0亿元,其中测算版权摊销成本31.9亿元,同比下降30.5%。可以看到,公司音乐版权成本显著优化。另一方面,公司全年会员订阅收入36.5亿元,同比上升20.2%,实现版权成本覆盖。可以看到,公司音乐会员业务实现盈利。   公司平台社区属性突出,2024年计划进一步推动产品创新。2023年,平台月活用户2.06亿人,同比增长8.7%;日活跃用户╱每月活跃用户的比率稳居30%以上;平台用户群体黏性较强以及活跃度较高,显示了云音乐平台充满活力的社区属性。2024年,公司计划进一步推动产品创新,尤其是结合AI技术的进步。同时,公司着手拓展更多音乐消费与交流场景。平台通过AI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升用户体验,激发音乐共鸣,进一步增加用户黏性。
开始日期:03-11
A股最近两个交易周延续了春节开市后第一周的强势表现,并没有出现相对明显的回调和下跌。以上证指数为例,一直在相对高位,缩量小阳线向上不断创出新的高点。其间出现了2月27日和3月6日的日线时间节点,当天表现得也并不明显,给人一种跌不下来的感觉。 在这样的态势下,市场呈现一片狂热氛围。看多也就算了,还有很多看好大牛市、上万点、不可能跌下来的。笔者在周初写了一篇普通的收评,意外在某平台成了热门文章,短时间内有几百条评论。笔者翻了一遍,其中有200多条评论是嘲笑、谩骂的。这说明了什么呢?说明这都是看多的人,市场已经把普通散户的情绪调动起来了,可以当成一个明显的市场反向指标。 如果仔细地观察,其实市场是在最近的高位缩量向上创出新高,并不能算作真正的强势表现。这是只有权重股上涨拉抬指数的走势,等于是在积累风险。因为2635点前的极度恐慌,才导致其后的上升迅猛,所以不可能一下子就刹得住车。这并不是真正的强势。 笔者认为3月6日多个指数时间和空间共振,会是一个重要的高点区域。 3月5日是科创50的日线变盘时间;3月6日是多个指数的日线变盘时间,包括上证指数、中证500指数、中证1000指数、富时A50指数。同时,国证2000指数的120分钟时间是3月6日的15:00;创业板90分钟顶部结构成立。上证50指数是90分钟顶部背离中,日线顶部形态构筑中,只有持续强力向上才可以化解。 上证指数在3月7日盘中创出了新的高点3063.69点后,一路向下运行。从技术分析的角度看,是完全可以把这里看作一个顶部的。当然,其间或会有反复,并不是说见顶就马上中大阴线收盘下跌。其实能够在顶部震荡反复,更容易诱多套住人。 从上证指数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2635点的上升,第一段已经结束,甚至已经彻底结束了。上半年的高点区域很可能已经出现了,即使后市还会有新的高点来,那高度也不会高出太多。 为什么会这样?这就是笔者在上一期专栏文章中所论述的观点,持续的强势,持续不向下调整,就是这样的结果了。 在最近的一轮上升过程当中,国证2000指数表现得相对较好,连续多日阳线。但这也只是短期的表现。从中长期角度来看,大家可以看下各中小盘类指数的月线级别的K线图,属于破位反抽性质。中长期的角度,没有多少参与的价值。当然,因为弹性大的原因,短期、小波段级别还是会有不错的表现的。但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同样短期的风险也更大一些。 总结: 2635点的上升,在上半年的空间有一步到位的概率(不排除后市还有新高,但空间高点也不会高出3063.69点太多了); 中小盘题材类各指数,从中长期操作级别的角度来看,目前没有任何的参与价值,预期会迎来震荡调整为主。
开始日期:03-11
氢能源产业链发展尚在早期,设备端有望优先受益。综合申万宏源等券商观点,可重点关注两条主线: 一是电解槽。电解槽为制取绿氢的核心设备。灼识咨询及高工氢电(GGII)预计,至2030年中国电解槽出货量有望超过35GW,并于2050年突破350GW。储运环节是链接氢气生产与需求的关键桥梁,国内发力点包括气态储氢瓶组、低温液态储氢、有机液态储氢、固态储氢及管道输氢等方向,相关设备包括氢气压缩机、氢膨胀机、氢液化、氢气/天然气掺混设备等。 二是测试设备。产品测试是氢能产业链的重要环节,2023年7月19日国标委联合其余五部门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指出加快制修订包括储运设备、燃料电池系统在内的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标准,其中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性能测试规范制定计划将计划于2024年推出。随着绿氢产业发展及国家标准逐渐落地,氢能设备测试产品将迎来增长点。 两主线具体包含十大标的:   科威尔(688551) 公司深耕电机测试领域,产品主要涉及测试电源、氢能检测、功率半导体测试三大领域,涵盖从基础到高端的不同技术水平,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公司营收整体呈高增长态势,2017至2022年公司营收CAGR为30.52%。截至2023三季度末,公司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3.55亿元,同比增长40.12%;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75亿元,已超过2022年全年水平。 公司氢能检测业务横跨氢能产业链两端,涵盖氢燃料电池检测和制氢电解槽检测。全球氢燃料电池检测设备市场空间广阔,预计2030年达16.14亿美元,公司2022年成为燃料电池检测设备行业市占率TOP1,市占率达26%,具备先发优势。制氢设备检测,2023年1-10月我国绿氢项目电解槽招标量达到1.3GW,预计2023-2025年CAGR将达180%。公司电解槽检测与众多下游优质客户合作,有望充分受益氢能行业爆发。   蜀道装备(300540) 公司在氢能全产业链均有所布局。上游制氢环节,公司氢气提纯系统技术成熟,拟建设山西原平清洁能源项目,项目拟使用低阶煤质提取LNG、氢气及氢气化合物等清洁能源相关产品;中游储运环节,公司拥有加氢站设备与液氢装置的技术积累,目前已具备35MPa/70MPa气态加氢站及液态加氢站的设计、装备提供能力,自主研发了CH35-500型加氢撬,同时也具备日产5-10吨的液氢装置生产能力;下游应用方面,公司有望背靠大股东资源积极布局清洁能源站点。公司控股股东蜀道交通服务集团目前在营加油站139座、服务区89座,公司有充足的空间进行清洁能源站点建设。目前公司可提供加气站设备、加氢站设备、充电站和综合能源站装备。   厚普股份(300471) 公司2013年着手氢能业务的发展,产品矩阵丰富,已实现70%自主研发,并成功完成包括4座冬奥会加氢站在内的多座氢能典型示范站的建设工作。 2023年9月,公司完成了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工作,成功募集2.2亿。发行总数量为18,166,804股,发行价格为12.11元/股,最终由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嘉兴景益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兴证全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4家知名机构与自然人刘艺获配,股票上市时间为2023年9月8日。通过本次募集,公司将投资“氢能核心零部件和集成车间建设项目”、“碱性电解水制氢技术开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等项目,氢能业务将获得进一步发展。   华光环能(600475) 华光环能成立于1958年,实际控制人为无锡市国资委。公司业务布局广泛,“装备+工程+运营”业务协同发展,抗风险能力较强。公司在电站锅炉及环保装备制造方面有60余年的经验积累,行业地位领先,同时积极把握能源发展形势,布局火电灵活性改造及氢能电解槽业务,正逐步从国内锅炉行业龙头企业发展为能源环保领域全产业链布局企业。近年来业绩稳健增长,2018-2022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近15%,且自由现金流充沛,现金回款能力较强,经营业绩持续向好。 公司依托设备+能源双基因,切入电解水制氢新赛道,公司与大连理工大学在电解槽技术研发方面紧密合作,2023年4月正式下线1500-2000 Nm3/h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填补了国内千方级高压力电解槽空白,并具备随时批量化生产交付能力。当前公司已与中能建氢能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来推进绿氢项目落地和电解槽的产品业务合作,市场竞争力有望全面提升。   华电重工(601226) 制氢技术方面,公司已获得质子交换膜制备等多项专利,形成年产1GW电解水制氢设备制造能力。项目开展方面,合同金额3.45亿元的达茂旗200MW制氢工程项目稳步推进;青海德令哈3MW光伏发电配套的PEM电解水制氢示范工程项目也于2023年9月正式投产,制氢纯度达99.999%,标志公司PEM电解水制氢系统技术顺利落地。此外,公司依托子公司进行储氢布局,已有储氢罐产品下线,并持续加大在氢燃料电池功能技术等方面研发力度。绿氢规模化应用在即,公司有望充分受益氢能行业爆发。   昇辉科技(300423) 跟踪2022年至今公开招标的制氢项目,随碱槽新进入者和风光储氢一体化项目数量增加、单体项目平均规模增长,业主方在招标时对投标方历史业绩的要求有走高趋势,比如部分项目已要求投标方具备3台或4台的订单业绩,部分项目要求提供前序项目测试认证数据。行业愈发“内卷”之下,除了出海之外,要想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首先解决首台套订单和出货的问题。 公司旗下盛氢制氢与佛山本地制加氢站投资运营方已达成电解槽订单合同。公司此次订单的签订,分析机构认为至少具备两层意义:(1)市场的角度,通过解决首台套订单问题,从而具备三北地区风光储氢一体化项目的投标资格,有望逐渐打开三北地区市场;(2)模式的角度,当前大部分电解槽制造商专注于三北地区风光储氢一体化项目,公司在三北地区之外,同时突破广东省站内制氢的市场且靠近应用场景,伴随加氢站建设提速有望享受三北之外的第二增长曲线。   富瑞特装(300228) 随着廉价氢气供应的增加以及我国氢能资源与负荷中心呈逆向分布,供需区域性错配导致氢储运成为氢能大规模应用的前提,短期来看,高压气态为当前氢储运的主流,随着上游供给的充足与廉价,下游需求放量带动规模效应,运输方式将由高压气态向甲醇、液氨为储氢载体过渡,并持续向液态形式运输为主发展。根据QYResearch预测,2029年我国氢能阀门市场规模将达到11.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公司布局气态氢瓶中核心部件——阀门,后续有望依托LNG下游的整车厂客户资源优势快速打开销售渠道;低温液氢适用于距离较远,运输量大的应用场景,液氢罐作为液氢储运关键环节,其绝热效果决定储运损失率,公司前瞻布局液氢罐与阀门,DN25-DN50液氢用紧急切断阀、DN15-DN100液氢用截止阀共计121套液氢用阀门已发往项目现场。   双良节能(600481) 今年1月17日,公司发布公告称,收到United Solar Polysilicon (FZC) SPC送达的《中标通知书》,中标United Solar Polysilicon (FZC) SPC年产10万吨高纯硅基材料项目。中标内容为多对棒还原炉及尾气夹套管装置、绿电智能制氢装备和溴化锂机组装置,中标金额为5832万美元(据公告折合人民币约4.2亿元),项目建设地点为中东地区阿曼苏哈尔自贸区。 本次中标是公司在氢能领域斩获的首个海外订单,中标4000Nm3/h绿电智能制氢装备,展现公司在新技术研发和市场应用上的强大潜力。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之下,可再生能源制氢的碳排放几乎为零,电解槽制氢有望成为主流。据香橙会研究,2023年我国电解槽设备招标市场迈进GW级,未来发展空间广阔,公司抢抓机遇、提前布局氢能业务,实现了绿电智能制氢系统从技术研发到生产落地的全面落地,有望打造新增长极。   石化机械(000852) 公司实现了制氢、加氢、输氢一体化解决方案布局,制氢环节完成了500/2000标方碱水制氢、PEM制氢装备开发;加氢环节实现了综合压缩机、加氢机、卸氢柱、顺序控制盘等核心产品开发;输氢环节开发了三种钢级的纯氢长输钢管。2024年1月公司与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PEM电解水装备制造合作协议》,后续有望继续深化与中石化和中石化体系内研究院的合作,围绕中石化需求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落地上实现突破。在氢能领域领跑其他企业,打造公司新能源业务成长“第二曲线”。   吉电股份(000875) 作为老牌电力企业,公司自2010年起就转型新能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公司重点布局综合智慧能源、氢能等产业。在运营端,公司规划2030年年产200万吨以上氢基燃料,已投资近60亿建设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据央视财经报道,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计划于2024年四季度建成投产,2030年将在吉林西部建成千万千瓦新能源制氢基地。 在装备端,公司参股国内PEM电解槽制造商长春绿动,技术水平已达国际先进;通过项目运营和装备制造的联动,我们看好公司在氢能领域的长远发展。
开始日期:03-11
近日,氢能源板块出现大涨,这背后源于政策利好刺激。近期多地氢能产业政策发布加快,国内氢能政策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从筹码结构来看,自2021年11月之后,整个氢能源板块处于长期杀跌的过程当中,而且机构此前介入这个板块也不深,因此筹码压力并不重,故而受到资金青睐。   政策及产业利好频出 近期,工信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石化化工、钢铁、交通、储能、发电等领域用氢需求,构建氢能制、储、输、用等全产业链技术装备体系,提高氢能技术经济性和产业链完备性。 各地利好政策频出,覆盖氢能制、储、运、加、用等多个环节,氢能经济性提升。据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统计,2024年氢能写入21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词频同比提升的有9省市,其中2024年氢能首次被写入海南政府工作报告。内蒙古、吉林连续4年提及氢能,2024年氢能词频为7次,全国最高。具体来看: 今年2月29日,山东省发布通知,自3月1日起,对本省高速公路安装ETC套装设备的氢能车辆免收高速公路通行费,试行2年。招商证券认为,目前氢能车主要以商用车为主,过路费在其运营成本中占比较大,以49吨重卡为例,年运行330天,高速公路平均每天行驶200km,每公里2.138元,5年生命周期,共缴纳约70万元,占全生命周期成本约1/3。   山东省是氢能推广的重要省份,已建成济青氢能高速公路,同时拥有大量氢能产业链公司,2021年山东省重卡保有量100万辆,2023年9月氢车保有量1200辆,规划2025年氢车保有量1万辆。 此前仅天津市于2022年2月施行免收氢能车高速公路费政策。山东省此举将大幅降低本省氢车运营成本,叠加购置成本的不断下降,在考虑无补贴以及25元/kg枪口氢的情况下,氢车TCO成本将低于柴油车,有效推进氢车的应用。后续其他省份有望效仿。 2月26日,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和内蒙古自治区应急管理厅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氢能产业发展的通知(内能源油气字(2024〕126号)》,明确提出允许在化工园区外建设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和制氢加氢站,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不需取得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通知中还提到,“制氢项目”和“制氢加氢站”均指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不包含化石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此前,吉林、广东、河北、山东等省份就对非化工区域制氢提出暂行办法。   2月28日,第二届仙湖科技大会在佛山仙湖实验室举行。大会现场,南海区发布《佛山市南海区打造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实施方案(2024—2030年)》,表示将全力以赴打造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千亿产业集群,至2030年,将南海区氢能和氨氢融合装备制造产业打造成总产值超1000亿元、规上企业超100家的千亿产业集群。大会同步举行4项重大合作项目签约仪式,积极拓展氢能技术应用合作领域。    此外,海马汽车2月28日宣布,氢燃料电池汽车7X-H即将在海口启动小批量示范运营。这款车型是在海马汽车海口基地生产车间内完成生产的。作为一款零碳排放、零污染的清洁能源汽车,7X-H不仅能满足公务用车、租赁用车和共享出行等多种绿色出行需求,而且还将作为服务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的重要交通工具。2023年3月24日,丰田中国与海马汽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与产业化领域开展战略合作。 到2025年,京津冀、上海、广东、河北和郑州这五个城市群将会有超过3.5万辆氢能源汽车上路。分析人士认为,2024年可能成为氢能源产业爆发元年。 针对氢能产业,中央及地方的利好政策年后频频下发,此前导致氢能难以规模化发展的技术、成本、基础设施等问题在上述政策中皆有提供解决思路,氢能的制、储、运、加、用各环节均迎来利好。在此背景下,分析机构认为氢能产业发展的瓶颈正在被持续突破,产业内相关优质标的的投资机遇逐渐凸显。 中信证券研报分析,绿氢在“双碳”目标推进的过程中,重要性不断提升。虽然目前绿氢经济性尚未全面显现,但减碳趋势以及绿氢商业模式的不断探索有望逐步助力绿氢实现产业化。这一趋势下,我们认为产业链的诸多积极变化正在发生,绿氢项目的陆续投运有望优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模式,助力绿氢降本,与电解槽需求扩张形成良性循环。   制氢一体化项目持续落地 目前,中国首个万吨级绿电制氢示范项目成功并网,制氢一体化项目持续落地。根据中国能建官网,中国能建江苏电建一公司承建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纳日松光伏制氢产业示范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光伏电站年均发电量约为7.4亿千瓦时,其中80%用于绿氢生产,每年可生产氢气约1万吨,副产氧气8.5万吨。 根据商都县人民政府,中石化乌兰察布10万吨/年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制氢厂部分)准予备案,项目拟于2024年6月开工,历时两年,计划年供氢能力达到50万吨,其中一期工程年产绿氢10万吨。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72.8万吨。根据国际能源网,截至2024年1月15日,全区已批复实施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37个,绿氢规模超过65万吨。   我国燃气掺氢综合实验平台投入使用,为我国利用现有城镇燃气管道掺氢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据2024年1月11日新闻联播报道,我国首座燃气掺氢综合实验平台日前在深圳投入使用,平台集测试、验证、生产功能为一体,掺氢比例可达20%,压力范围覆盖城镇燃气全部压力运行范围。目前每年全国城镇燃气的用气量约为4000亿立方米,燃气中掺入20%体积比的氢气可使全国每年碳排量减少约3000万吨。根据新闻联播,我国现阶段天然气掺氢利用的比例为3%,欧美部分国家天然气掺氢运输最高比例已经达到20%。 氢能制备、储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已获进展,氢能产业发展潜力正逐渐释放。根据央视网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建成并运营的加氢站数量达到了428座,共建成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58个,覆盖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合计项目规模达654.5兆瓦。 据中石化《中国氢能产业展望报告》预测,2060年我国氢能消费规模将达到近8600万吨,产业规模将达到4.6万亿元。届时,在我国专门制氢的用能结构中,非化石能源占比将从2022年的1%增长至93%,其中风能和太阳能制氢占比将达2/3。 据中金公司统计,2023年中国电解槽招标量约为1812MW,同比增长127%。向后看,各地积极规划可再生能源制氢,2023年有大量绿氢项目申报立项,国内立项的绿氢产能超400万吨,年末落地项目仅5万多吨产能,随着绿氢项目逐步开工建设,电解槽招标需求将随之迎来大幅增长,预计2024年电解槽需求量有望保持翻倍增速。
开始日期:03-11
去年8月份,股票市场处于“低迷状况”(事实上根本不低迷,因为股市每日成交金额高达5000亿至1万亿之间),财政部、证监会推出多项政策提升市场信心,先是单边征收印花税还减半收取,随后又收紧IPO发行节奏,限制实控股东减持,限制上市公司募资投向等。当时财经媒体一片乐观之声,有人甚至认为A股市场将再次呈现“千股涨停板”壮观场面。更有人认为是自炒股以来最大的利好政策,犹如手握“两个王加四条二”!不过,8月28日一根高开超5%的大阴线无情击碎了此类投资者的美梦。此后A股走势则“一蟹不如一蟹”,持续下滑,到最后是抛物线式下跌。 笔者在去年9月1日《中国股市各大指数走势分析》一文中,指出:“数十年来,中国股市投资者仍未进化,仍认为政策可以改变趋势。政策只会改变路径、轨迹,但不会改变结局。”文章将1993年至1994年股市暴跌中政府部门救市措施与走势详细解画,得出结论是政策引发大行情其前提是股市跌幅足够大、政策利好程度足够大。当年申能777护盘、1994年3月“四不救市政策”及4月深发展大股东增持等措施,均未能令股市止跌,只有反弹而无反转。但当1994年7月股市跌幅达到79%而政府又推出三大救市政策,股市底部瞬间形成。回到今次跌市,当利好政策无效时,在股市长底部周期时间之窗东涌真金白银救市,股市底部便“油然而生”。 2022年7月,拙作《上证指数:基钦周期底部已现》详细分析上证指数走势。当时认为后市走势主要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三角形IV浪[d]仍继续反弹;二是三角形IV浪[e]将在2023年4月至2024年2月之间结束。 2023年12月22日,在《二零二四年环球股市展望》一文中,又再度分析上证指数走势,认为2021年高位下跌以来,其一是三角形IV浪[e]最后一跌,其二是三角形IV浪[d]中子浪(b)回落,但两者底部可能出现在今年2月:“目前已经是2023年12月,参考走势浪型发展,底部可能出现在明年2月。” 行情至今,上证指数于今年2月上旬出现急跌走势,2月5日最低下试2635点,之后出现V性反弹。2月底部是否已成?先重温平均58个月底部周期:自1994年7月低点开始计算,58个月之后1999年5月为中期低点;再过54个月是2003年11月,又是中期低点;又过59个月,2008年10月,重要低点;56个月之后是2013年6月重要低点;再经历64个月,为2018年10月(国证A股指数为重要低点,上证指数为次低点);2018年10月距离2024年2月为64个月。又一次间隔64个月最后时刻见底,国家队用真金白银造就周期底部。上证指数中期见底后连续拉出8条阳线,为历史上少见。   再分析波浪走势。笔者将2007年10月历史高位定义为循环浪III终点。之前2001年6月高位2245点位为III浪[3],1993年2月高点1558点为[3]浪(3),1558点跌至1994年7月325点为[3]浪(4),325点至2245点为楔形[3]浪(5)。2245点跌至2005年6月998点为III浪[4],998点升至2007年10月6124点为III浪[5]。 循环浪III结束之后进入循环浪IV。笔者认为循环浪IV为水平三角形,其中2007年10月高点6124点跌至2008年10月低位1664点为IV浪[a],1664点以3浪模式升至2015年6月高位5178点为IV浪[b],5178点跌至2019年初低位2440点为IV浪[c],2440点回升至2021年2月高位3731点为IV浪[d],3731点跌至2024年2月低点为IV浪[e]。此后进入循环浪V,配合中国进入新质生产力时代。 另一种可能性是2019年初以来走势仍在三角形IV浪[d]之中,其中2440点至2021年2月高点3731点为[d]浪(a),3731点跌至2635点为[d]浪(b),2635点之后进入[d]浪(c)。无论是进入循环浪V,抑或是[d]浪(c),均是5浪上升走势。因此判断升浪性质并不容易,但对于投资而言,区别不大。 还有一种可能性是3731点跌至2635点仅仅是三角形IV浪[e]中一个自浪,IV浪[e]结构仍然是三角形,则3731点跌至2635点为[e]浪(a),2635点展开[e]浪(b)反弹——如此未来中期行情高点将不会超过3731点——然后再[e]浪(c)下跌,后面还有[e]浪(d)及(e),才结束浪[e]。此等情况较为少见。 上证指数、恒生指数均于2007年10月结束循环浪III,之后一直处于循环浪IV运行中,表明中国传统行业自2007年10月之后一直停滞不前。而国证A股指数(399317)2015年6月创历史新高,才结束循环浪III,表明中国新经济类公司获得多8年发展时间。2021年2月沪深300指数轻微创历史新高,则说明中国最大市值300间公司又多6年发展,而中小企业则面临压力。 一直以来,笔者喜欢分析国证A指走势,因其反映中国股市全貌。国证A指于2007年10月结束III浪[3],之后进入水平三角形III浪[4]调整。细分浪[4]结构:2007年10月高点跌至2008年11月初低点为[4]浪(a),2008年11月初低点升至2010年11月高点为[4]浪(b),2010年11月高点跌至2012年12月低点为[4]浪(c),2012年12月低点升至2013年10月高点为[4]浪(d),三角形子浪(e)最后一跌于2014年5月结束,完成III浪[4]调整。此后国证A指犹如一支穿云箭直接飚升,III浪[5]升至2015年6月7559点结束。   7559点之后展开循环浪IV下跌。循环浪IV走势有两种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性是,整个循环浪IV型态为水平三角形——重复上证指数浪IV型态——2015年6月高点7559点跌至2019年1月低点3340点(次低点,最低点为2018年10月3300点)为IV浪[a],3340点回升至2021年12月高点6416点为IV浪[b],6416点跌至2024年2月低点3919点为IV浪[c],此后展开IV浪[d]反弹。 第二种可能性是,循环浪IV其型态为双重三。第一组三浪下跌,其中浪[a]由7559点跌至2016年1月低点3790点,3790点反弹至2017年11月高点5051点为浪[b],5051点跌至2019年1月低点3340点(次低点,最低点为2018年10月3300点)为浪[c]。3340点回升至2021年12月高点6416点为间隔浪[x]。6416点展开第二组三浪下跌。6416点跌至2024年2月低点3919点为浪[a],接着展开浪[b]反弹。 前两期文章《中美股市南辕北辙何时休》表达一个观点:“每次两地股市南辕北辙结束之后,上证指数总是迎头赶上,展现黑马姿态,在短时间内追落后,大起大落,脉冲式牛市。” 投资者可利用此时间差,调整好自身投资策略。 各位看看上证指数化作美元之后,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比值走势。1993年2月高点之后,跌至1994年7月点,可以看作浪[a],之后是反复十年,然后飚升至2008年1月高点,为浪[b],接着是浪[c]下跌。浪[c]为楔形结构,目前已经低于1994年7月水平。浪[c]内部结构为3-3-3-3-3。每一个子浪均为三浪模式。此图有着强烈建议“揸上证、沽道指”。
开始日期:03-11
三季度,在政治局会议要求活跃资本市场的总基调下,降低印花税等各类政策不断出台,3053的政策底已经比较明确,而另一边,资金失衡的状态也比较明显,北向持续流出,深证成指一度跌破万点大关,创业板指则跌破2000点大关。 长假后将迎来四季度,开启今年最后一个季度的交易,对于大部分机构及个人投资者来说,这是今年能否盈利的决定性时刻。按照很多投资者的观点,政策底之后还会有市场底,当前,上证指数距离3053的政策底并不远,四季度出现市场底的概率并不小,此时,我们该如何布局? 资金拐点有望出现 从八月上旬开始,市场行情便不算太好,进入九月则交易更加萎靡,近期甚至出现单日成交不足6000亿元的情况,对于已经突破5000家上市公司的A股来说,不可谓不惨淡。 成交额的萎缩,与资金失衡有关。IPO、再融资以及北向资金净流出,都需要新增资金去承接,一旦这个平衡被打破,体现的就是指数下跌、投资者信心不足,最后大多数投资者躺平不交易,成交萎靡。 今年,虽然有增量资金入市,但是资金需求规模也不小,IPO每年在5000-6000亿,再融资6000-7000亿,重要股东减持在4000-5000亿,加上佣金印花税和融资利息,每年固定的资金需求达到2万亿的左右体量。在增量资金较多额年份,如2020,2021年,市场可以有不错的表现。但是如果资金供给比较小,则会导致资金需求大于供给,则市场在资金流入的压力下可能会有较大的跌幅,如2022年。 今年1-6月,根据招商证券的估算,能够统计的增量资金略少于能够估算的资金需求,小幅净流出使得A股涨跌互现,结构性行情特征明显,整体走势偏弱。而8月外资流出加速时,资金平衡关系被打破,A股快速下跌。 当前,降低印花税、提高减持的门槛和要求、收紧IPO和再融资等一系列措施已经出台并实施,使得今年四季度的资金需求明显降低。 “出水口”已经明显在减少,那么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入水口”能不能多起来!A股市场的资金渠道主要无外乎基金、险资、增持、回购、外资、两融等。在海内外主要市场存在利差下,期望外资很快扭转为大规模净流入状态并不现实,但在近期监管层的一系列努力后,我们可以看到,近期指数基金审批和发行速度明显加快。 根据招商证券统计,从ETF近期审批情况来看,7月25日政治局会议强调“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以来,8月新ETF审批速度明显加快,8月近40只ETF产品获批,获批产品只数明显多于6月和7月。此外,近期新发行的被动指数型基金明显增加,上周新发行被动指数型基金共计39.5亿份,新发ETF基金规模创近期新高。近期股票ETF资金逆势净流入,成为A股市场主力增量资金。今年以来股票型ETF规模持续扩张,股票型ETF从2022年12月31日的8996亿至2023年9月1日增加至12479亿份,继续呈现单边增加的态势,年内累计增加近3484亿份。2023年8月单月股票型ETF获净申购超927亿份,当月净流入1450亿元,年内ETF净申购已经累计净流入超过3605亿元。宽基指数ETF中科创50与沪深300宽基指数规模明显增加,信息技术类及医药类主题ETF近期规模持续创新高。 8月活跃资本市场措施里面,有一项是适度放宽融资融券保证金的要求,在措施落地后,融资余额转为净流入。(见图一) 证监会8月24日召开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和部分大型银行保险机构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加大权益资产配置,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按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口径统计,截止23Q2社保与保险持有A股分别4100亿、1.3万亿,占A股流通市值0.6%、1.9%。 招商证券指出,市场的连续调整以及对于重要股东的减持政策进行优化,使得二级市场重要股东阶段性转为净增持,重要股东的净增持也往往是股价见底的信号。在支持上市公司回购的指引下,9月以来上市公司回购规模有所增加。 显然,资本市场活跃的措施开始发挥作用,由于资金流出的压力降低,招商证券认为,A股9-12月转为净流入的概率明显提升,如果后续还有推动增量资金的措施落地,则将会明显改善A股的资金平衡表,从前8月的净流出转变更加明显的净流入,A股资金拐点有望扭转。不过这种效应不是突然发挥作用而是渐变发挥作用,因此投资者要保持一定的耐心,欲速则不达。 库存拐点也将至 从库存周期的角度看,四季度也有望迎来向上的拐点。 库存周期是由于企业生产滞后于需求变化,从而使库存呈现周期性运行的一种现象。由于库存周期具备周期最短、数据可得易观测、规律性强等特点,同时对于宏观、中观投资视角下均具有一定的指引作用。直观来看,行情往往发生在主动补库存期间,而被动去库存期间左侧布局或风险可控。 超额收益率方面,2005年后的五轮库存周期中家用电器在主动补库存期间均有超额收益,被动去库存阶段家电、电子行业表现突出;行业所处的库存位置来看,由于数据公布来源不同,国联证券对于统计局、财报均进行了库存位置的研判。统计局视角下,油气开采、化纤制造、纺服制造、计算机电子、金属制品等处于库存历史底部位置。财报视角下,二季报显示装修建材、化学纤维、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白电、小家电、光学光电子、计算机设备、元件、家居用品等行业库存周期处于历史底部。 华福证券认为,四季度库存周期有望迎来向上拐点,论据有以下两点: 一是不论是从时间还是空间上看,当前库存周期已经接近尾声。从时间上来看,我国过去6轮库存周期,每轮周期的持续时长最短30个月,最长48个月,平均长度为39.3个月,本轮库存周期从2020年年初开始,至今已经持续了44个月,从空间上来看,当前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速已经接近历史底部位置; 二是从领先指标来看,当前库存周期的领先指标已经出现了向上拐点,按照历史规律,营收增速的向上拐点平均领先于库存周期拐点6到7个月,PPI的上行拐点平均领先5个月左右,营收增速的低点出现在今年年初2月份,PPI在6月触底后连续两个月回升,四季度库存周期也有望迎来向上拐点。(见图二) 华福证券指出,若四季度库存周期进入新一轮补库阶段,叠加近期国内政策还在持续发力提振需求,将支撑后续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 总体估值较低 根据招商证券统计,从估值的角度看,九月末全部A股绝对估值水平为13.9X(处于2010年以来30.0%分位),相比八月末上行0.5x。九月末非金融A股绝对估值水平为19.2X(处于2010年以来29.1%分位),相比八月末上行0.9x。(见图三) 九月末创业板绝对估值水平为32.5X(处于2010年以来6.4%分位),相比八月末上行0.9X。九月末中小企业板绝对估值水平为20.6X(处于2010年以来0.9%分位),相比八月末上行0.5X。 九月末大盘成份股绝对估值水平为11.1X(处于2010年以来36.5%分位),相比八月末上行0.4x。九月末中盘成份股绝对估值水平为12.7X(处于2010年以来1.5%分位),相比八月末上行0.5x。 九月末小盘成份股绝对估值水平为20.5X(处于2010年以来12.6%分位),相比八月末上行0.6x。九月末沪深300绝对估值水平为11.1X(处于2010年以来31.0%分位),相比八月末上行0.4X。 九月末中证500绝对估值水平为18.7X(处于2010年以来17.1%分位),相比八月末上行0.6X。九月末中证1000绝对估值水平为23.7X(处于2010年以来21.7%分位),相比八月末上行0.9X。 从上述数据看,A股当前估值总体并不高,随着库存周期拐点到来,上市公司盈利改善,估值也有望改善。 下篇文章,我们将聚焦板块甚至一些细分领域的布局。 ------------------------------------------------------ 四季度关注这些板块 《股市动态分析》研究部 上篇文章我们所述的几个大方向的前提下,如何具体布局便是当前需要考虑的。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实施,量变到质变,经济改善终将到来,因此,顺周期板块是当前多数券商机构看好的方向;另外,智能化等中长期的景气板块也是被看好的领域;而一些边际改善甚至困境反转的行业,具有高胜率、高赔率的特征,例如一些机构看好的半导体细分领域,只不过这种机会比较难把握;最后,高分红、低估值的红利板块今年至今都表现良好,四季度依然不能忽视。 顺周期板块值得关注 华金证券认为,四季度前半段关注顺周期和TMT。理由是四季度前半段处于信用上行、盈利探底回升的阶段,产业趋势上行和政策导向的行业占优,因此,顺周期相关的建筑建材、大金融、家电、二线白酒、大众消费以及产业趋势上行的电子、通信、计算机、传媒等值得关注。 四季度后半段关注TMT和核心资产。理由四季度后半段处于信用筑顶、盈利继续回升的阶段,高景气和政策导向的行业占优,市场开始交易经济转好预期下的高成长性行业,因此高景气的TMT、核心资产(包括医药、新能源、白酒等)等值得关注。(见图一) 兴业证券也建议关注周期板块,理由是该板块同时受益于景气回升+政策宽松驱动。兴业证券表示,6月以来周期板块景气显著回升,往后看,如果政策继续落地带来需求边际改善,周期板块的超额收益有望进一步提升。当前周期板块中高景气且环比上升的行业主要包括:水电、工业金属、化学纤维、快递等,建议可重点关注。 中信证券也建议关注周期板块,认为在政策还未充分兑现之前,积极布局直接受益于政策的顺周期行业,关注城中村改造为物业管理、家居、消费建材带来十年维度的长期成长机遇,化债推动的银行和保险的重估,以及煤炭、有色、化工等周期性行业。 中金公司也建议关注受益于地产政策边际变化、基本面修复空间和弹性比较大的地产链相关行业,例如家电、家居等地产后周期相关行业。 景气角度布局“智能汽车”等 从产业趋势的角度看,招商证券认为,当前全社会的智能化是确定性最高的中期主线,可以关注的方向包括,AI的算力和应用,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提速的半导体国产化率;从景气周期的角度来看,市场在一个阶段业绩披露结束后,总是会布局下一个阶段业绩增速相对最高的方向。半年报披露后,年报和明年一季报增速最高的方向成为本次下跌结束后需要考虑的方向。 华金证券则认为,新能源政策导向和产能释放下新能车等仍维持一定增速。政策上,对新能源车的政策支持还在不断出台和落实,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延长至2027年底。供需上,新能源车产销两旺,二是新能源车上半年产销同比分别为42.4%和44.1%,继续维持高增速。 从估值角度来看,新能源动力系统,专用机械,仪表仪器,专用材料处于较低位置,具高景气兼具低估值的配置性价比。 半导体等被看好困境反转 从困境反转的角度看,兴业证券表示,下半年继续战略性看好三大周期共振、有望底部反转的半导体,半导体产业链是下半年成长主线中最值得关注的方向,看好其在三大周期共振下有望逐步迎来底部反转。而近期,随着华为新机发布,市场对于半导体板块的关注度已在汇聚,后续继续战略性看好。 中信证券和兴业证券观点类似,中信证券建议,政策落地带动市场情绪恢复之后,积极布局前期跌幅较大的科技行业,自主可控方向建议密切关注半导体、AI国产化、信创的事件催化,困境反转方向关注新能源车和零部件、消费电子的产品创新和订单改善进展。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中金公司,中金公司认为四季度半导体产业链有望迎来周期反转和技术共振,消费电子在部分龙头公司新品推出的消息提振下关注度也有所提升。 招商证券则表示,受二季度经济复苏斜率放缓、出口增速中枢下移、费用红利减退等多重因素影响,A股业绩增长仍承压,但参考工业企业盈利来看,业绩拐点或已出现。下半年随着经济疫后复苏的持续推进,在低基数和库存、盈利周期的作用下,预计A股盈利持续复苏,有望呈现逐季改善走势。大类行业中消费服务、中游制造、公用事业中报盈利增速相对领先,TMT与医疗保健盈利延续改善,可选消费盈利能力有明显回升。推荐关注盈利与景气有望出现拐点或改善幅度较大的方向,其中盈利拐点向上的板块是TMT和医药生物领域(半导体、消费电子、计算机设备、通信服务、软件开发、医疗器械等)。 莫忽视红利板块 最后,在今年表现出色,最近甚至有加速迹象的低估值、高分红领域,四季度依然被建议关注。 根据财通证券观点,红利指数在存量资金市场表现优异。财通证券表示,6个中证红利超额阶段中,后5个阶段均为股市下行期,即中证红利指数在下行期相对坚挺,是期间投资优选。(见图二) 中金公司也推荐关注与国内宏观关联度不高、股息率高且具备优质现金流的领域,尤其是受益“一带一路”和“国企估值重塑”等的建筑、油气和电信央企。 兴业证券对红利低波资产也进行了推荐,并建议重点关注石油石化、运营商、保险、电力和交运;此外,港股电信运营商、能源(石油、煤炭)、公用事业等领域的优质央国企龙头也具备较强的高股息配置价值。 而长城证券也表示,“政策扶持行业+高市值+红利”在市场筑底时期是投资优选。
开始日期:10-09
香港这颗东方之珠,近年多灾多难,社会纷争不断,又加上疫情以及中美贸易战,今年以来香港股市集资额已经大幅减少,暂失往日光辉。由于港纸与美金挂钩:7.8港纸兑1美金,联系汇率下,美国持续加息至5厘以上,香港只得跟随。近日银行同业拆息隔夜最高见5厘78,创逾17年新高。与楼按关联1个月拆息升至5厘36,1年期拆息升至5厘51。息口高企,股市表现自然不理想。 恒生指数(Hang Seng Index,简称HSI)1964年由恒生银行研究部负责人关士光所创,关士光因此被誉为“恒指之父”。1969年11月24日正式向外发报。恒指目前由80只恒指成份股组成——以往则是50只——占香港交易所所有上市公司十二个月平均市值约63%。恒生指数成份股通常称之为蓝筹股。 1973年恒指最高见1774点,为第一个牛市浪顶,标记为循环浪I,当其时牛市火爆程度“从消防员到交易所救火”传闻可见一斑,另外香港天线炒成“香港痴线”。已故香港著名投资者曹仁超1300多点已经离场,但其老板不肯,换人继续炒,最终——老曹话1990年代在大陆一家老人院见到前老板,十分感叹! 言归正传,1973年1774点为恒指循环浪I,此后循环浪II暴跌至1974年底150点,跌幅91.5%。恒指跌至450点时,曹仁超认为大市暴跌75%,乃入市良机,遂融资买入和黄。结果当恒指跌至150点时早已爆仓。 恒指循环浪III由1974年12月150点升至2007年10月31958点,凡33年升212倍。其中1974年12月150点升至1981年7月1810点,7年时间升11倍,为III浪[1]。其后III浪[2]大跌63%,主因为中英就香港前途问题谈判未有定论,最低位时市盈率仅6倍。 III浪[3]由1982年最低点升至2000年3月18397点。浪[3]之中,[3]浪(1)由1982年低位升起一浪,之后跌[3]浪(2)至1983年,随后展开[3]浪(3)至1997年香港回归。[3]浪(4)伴随着亚洲金融风暴,恒指由1997年8月16820点跌至1998年8月6544点,之后[3]浪5由6544点升至2000年3月18397点。III浪[4]由2000年3月18397点跌至2003年4月8331点(SARS肆虐),8331点至2007年10月31958点为III浪[5]。 恒指自31958点展开循环浪IV。循环浪IV有两种可能性——2022年1月拙作《2022年金融市场展望(中)》将超级水平三角形列为首选数浪方式: 31958点跌至2008年10月11015点为IV浪[a],11015点升至2018年1月底33484点为IV浪[b]——浪[b]中11015点升至2010年11月24988点为[b]浪(a),24988点跌至2016年2月18278点为不规则平台型态[b]浪(b),18278点升至33484点为[b]浪(c)。 33484点跌至去年10月底14597点为IV浪[c]——浪[c]中33484点跌至2020年3月21139点为[c]浪(a),21139点反弹至2021年2月31183点为[c]浪(b),31183点跌至去年10月底14597点为IV浪[c]。 14597点展开IV浪[d]上升——其中14597点升至今年1月22700点为[d]浪(a),22700点至今进入[d]浪(b)回落。 上述乃第一种可能性,下面再讲第二种可能性:不规则平台。2007年10月31958点跌至2008年10月11015点为IV浪[a],11015点升至2018年1月底33484点为IV浪[b],33484点至今为IV浪[c]。 浪[c]为楔形走势,其中33484点跌至2020年21139点为[c]浪(1),21139点反弹至2021年2月31183点为[c]浪(2),31183点跌至去年10月底14597点为[c]浪(3),14597点回升至今年1月22700点为[c]浪(4),22700点至今进入[c]浪(5)下跌之中。 期望第一种可能性成为现实,但对于美国可能出现金融危机,必须对第二种可能性作出最坏打算。 2022年9月16日《熊市浪潮 垃圾为王(上)》以及今年5月26日《国证A指沪深300走势分析》两篇文章,皆对沪深300指数作出波浪分析。 沪深300指数自2021年2月见顶之后,走势一直落后于整个A股市场。探究基本面以及市场因素,乃多方面原因导致。例如2021年见顶之前,市场一直趋向于达成共识,即沪深300指数成份股为核心资产,尤其是其中一些消费类股票,可以买了100年不卖,放在床底下那种。当市场达成一致,却是指数见顶之时。 沪深300指数2007年10月高点5891点结束超高级浪[3],2007年10月高点跌至2008年10月低点1606点为超高级浪[4],2008年10月1606点反复升至2021年2月历史高点5930点为倾斜三角形浪[5],换言之整个循环浪III已经结束,之后进入循环浪IV。沪深300指数大调整,意味着中国制造业进入长期调整趋势。 细分III浪[5]。2008年10月1606点升至2009年8月3803点为[5]浪(1),3803点跌至2013年6月2023点或者2014年5月2110点为[5]浪(2),此后升至2015年6月5380点为[5]浪(3),接着[5]浪(4)以水平三角形方式行进至2020年3月3503点。3503点升至2021年2月5930点为[5]浪(5)。III浪[5]为楔形结构,内部小浪皆为3浪模式。 5930点以来,跌至去年10月底最低3495点,为一组5浪结构下跌浪。《国证A指沪深300走势分析》一文中,认为有两种可能性:一是3495点结束IV浪[a],二是3495点只是[a]浪(a)结束。本文将3495点确认为IV浪[a]。 其中,5930点跌至2021年3月4883点为[a]浪(1),4883点反弹至2021年5月5378点为[a]浪(2),5378点跌至去年5月次低点3808点为[a]浪(3),3808点回升至去年7月4530点为[a]浪(4),4530点跌至去年10月最低3495点为[a]浪(5)。 IV浪[a]结束之后,数浪又面临两种选择:其一,整个IV浪[b]将会是较为复杂型态,且运行时间较长;其二,简单地,3495点反弹至今年1月4268点为IV浪[b],之后进入IV浪[c]下跌。 市场普遍认为上证50指数及沪深300指数估值相当低,进入底部区域,值得布局云云。然而,金融市场走势总是出人意表。去年8月5日在文章《新技术浪潮与股市走势(上)》中给出美国股市存在20/40年周期:“1903年至1942年为一个完整技术周期,1942年至1982年又是另一个技术周期,自1982年以来,至今年已经满40年,是否一个技术周期结束?毫无疑问,此技术周期已经近尾声,至于周期低点是否2022年,则需要从长计议。”去年10月底部并非周期底部,之后应该有更低点出现。摩根大通CEO杰美.迪蒙(Jamie Dimon)接受《印度时报》专访,被问及美国经济硬着陆风险时指出,当利率快速攀升,偿债会面临压力,而企业难以承受高利率,由5厘升至7厘将比由3厘升至5厘更痛苦。利率先是降至0,然后由0升至两厘,几乎等同未加息。由0升至5厘会让一些人措手不及,但不会有人认为加至5厘不可能,我不确定全世界是否为加息至7厘而做好准备……最弊情况是7厘再滞涨。此番言论,被股票社交媒体上各路人马嘲笑“XX反买 别墅靠海”、“最好加到100厘”等等……。作为市值最大投行CEO,迪蒙其“全世界是否为加息至7厘做好准备”一番言论显然并非随口而出。沪深300指数必须做好跌破去年10月低点3495点心理准备。
开始日期:10-09
市场在9月份也属于一个震荡回落的过程。进入9月份后,上证指数呈现缓慢震荡回落、回踩不破8月低点3053点的运行格局;而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数则是一路震荡,新低不断的运行格局。 笔者在前期分析时指出过,9月份的日线时间是9月5日和9月22日。原本预期两者是双底的关系,但却是一个高点一个低点。从上证指数的角度来看,虽然两个时间段中间十几个交易日的下跌幅度并不算大,但从个股的角度,甚至是创业板指数和深证成指的角度来看,这十多个交易日还是相当难受的。 2022年和2023年的市场环境是近来最差劲的两年,比2018年更是整体上“不友好”许多。2018年时,市场几大权重指数及其ETF,整体下跌最多也就在25%左右;在下跌时间上,也是跌了两三个季度后,就进入横盘震荡。而在2022年和2023年两个交易年度,下跌时间特别漫长,部分小盘指数和个股更是陷入了长久持续的阴跌过程当中。 这种长期的持续阴跌,带来的问题非常多,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个股容易陷入流动性危机,成了类似于香港创业板个股里所谓的“仙股”,每天成交额不足2000万(甚至是不足1000万),无人问津;从指数角度来看,上证指数跌幅在2023年可能并不大,但分化得十分厉害,不论是各指数间的分化还是指数和个股间的分化。比如创业板指数跌幅超过30%(截止国庆假期前),上证没跌多少,但个股跌幅巨大。 在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下,赚钱是十分困难的事情。特别是散户喜欢买中小盘科技类、新能源类个股。上半年,相对来说,权重类(少部分)个股的表现是强于中小盘科技类的,这一点不用怀疑。从这一点来看,经历过2022年的绝望,期望2023年能够“回本”、能够轻松一些的交易者,实际上更不轻松。股市里有一个定律,永远想不到最好(最坏)能有多好(多坏),通俗的说法叫“地板下面还有十八层地狱”。 2023年9月22日,各大指数收出一根久违的中阳线,这根中阳K线,在不同指数间的代表意义略有不同,但基本上可以下结论,这是中期底部构筑后的向上启动信号。笔者在上期的专栏文章中,曾经进行过专门的论述。 笔者预期市场会慢慢地向上启动。当然,这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虽然人心思涨,但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上面密密麻麻的均线向下反压、各个分类板块指数则是积弱积贫,所以大概率这将是一个复杂的向上启动过程。仅仅只是中长期均线的转向、形成多头排列,就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在向上启动的过程当中,波段(阶段性)涨幅大了,那必然会有大波段的回撤震荡;涨幅小了,则基本就是长时间折腾为主,缓慢地向上启动。两种方式,无论哪一种,均各有利弊,但是也都说明,并不会有持续过强的大幅向上拉升出现,而最多是波段性质、阶段性的。 对于我们大A股的未来,依然还是充满信心,但也需要多一些耐心。预计真正有持续性的拉升会出现在2024年7月。
开始日期:10-09
公募基金行业在2019年和2020年超额收益明显,基金规模井喷,权益基金规模从3万亿迈上10万亿大关,但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公募基金持仓的全面泡沫化的宁组合和茅指数自2021年以来成为调整的重灾区,2022年和2023年严重跑输基准指数。虽然公募基金表现不佳,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赎回潮,这也是A股市场接下来的一大隐忧。 7月份政治局会议上活跃资本市场的定位,表明A股的政策底已经出现,但由于场内资金的匮乏,今年外资的大规模撤退对白马股的边际影响很大,白马股近两年是明显的熊市行情。但从2023年半年度基金公司十大重仓股来看,还是清一色的白马股和新能源产业链股票,也就是上面提到的宁组合和茅指数。 图:2023年二季度末基金十大重仓股 虽然白马股已经是熊市行情,但基金仍在坚守,这表明白马股的调整仍没有完毕,所谓多头不死空头不止,一旦基民彻底绝望而赎回基金,在赎回潮来临的时候,白马股仍面临很大冲击,虽然很多白马股已经股价腰斩不止,且估值也开始变得合理,但熊市结束的时候一定是估值打骨折而不是合理,当基金因为赎回而大幅减持白马股的时候,白马股才会迎来真正的底部。 由于场内资金有限,当有新的赚钱效应的板块出现的时候,反而会抽走原来弱势板块的资金,今年以来低估值高分红高现金流的股票走出独立行情,相当数量的个股已经创出阶段新高,甚至是历史新高,聪明的投资者已经提前布局,当跟随着越来越多的时候,资金继续从白马股撤出,去低估值高分红类股票抱团,红利指数是今年表现最佳的指数。 市场的方向选择已经清晰,一边是创业板新低不断,白马股新低不断,这里面创业板不断新低是因为高估值新股不断发行引起的,白马股下跌则因为估值泡沫破裂和外资撤出;另一边是低估值红利股的新高不断,低估值是主因,高分红则在目前动荡的市场显得弥足珍贵。笔者预测未来一边新高一边新低的K型的走势会愈演愈烈。
开始日期:10-09
我要订阅
最新内参更多...
最新培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