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首页 电子杂志 新闻资讯 增值服务 平台介绍 股市大学堂
海康威视(002415)的号召力依然很强,从其线上业绩交流会能吸引400多位投资者,其中不乏张坤、冯柳、冯波、孙庆瑞、任相栋等公募和私募大佬踊跃调研,可见一斑。交流会也是干货满满,例如,虽然在当前环境下挑战非常大,但海康威视还是给出了今年160-170亿归母净利润的指引。那么,海康的财报到底怎样,成色几何呢? 01 年报及一季报分析 2023年,海康威视实现营业总收入893.40亿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长7.4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1.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89%。分季度来看,2023年公司一季度业绩同比负增长,逐季改善,四季度单季同比大约20%的增长。 海康威视称,2023年,海康威视整体业务向好,但5个业务板块发展不尽相同: 公共服务事业群PBG,实现营收153.54亿元,同比下降4.84%; 企事业事业群EBG实现营收178.45亿元,同比增长8.12%; 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实现营收126.79亿元,同比增长1.46%; 海外主业收入239.77亿元,同比增长8.83%,增速逐季提升; 创新业务整体收入185.53亿元,同比增长23.11%。 毛利率方面,公司2023年整体毛利率为44.44%,得益于公司长期维护行业生态,坚定做有效益的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利用供应链的规模优势,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牵引的降本工作。海康管理层称,2024年公司会继续重视降本工作,持续保持毛利率稳定。费用支出方面,2023年全年公司员工总人数基本稳定,主要通过内部调整来优化资源配置。2024年,公司会有少量的人员投入计划,人员增长不超过5%,主要投向创新业务子公司和数字化新品的研发和推广。2024年,营销活动进一步活跃,差旅和市场推广工作产生的费用,预计将略有增长。 存货方面,现有存货水平基本稳定。公司应收、应付款项随业务规模而增长。 经营性现金流方面,2023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占归母净利润比例117.83%,2023年末公司现金及等价物金额为494.19亿人民币。 现金分红方面,考虑公司业务经营较为稳健,现金储备较为充足,2023年公司的分红比例略有提高,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9元,派发的现金红利总额约84亿元,占比2023年归母净利润59.52%。 汇率方面,公司2023年汇兑收益约2亿元,目前公司外汇策略为保持多币种结算,以减少单一外币结算比例太大带来的不确定性。往未来看,汇率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难以预测,今年一季度汇兑损失约1.1亿元,根据管理层在交流会的表态,公司还是坚持稳健的外汇管理策略。 2024年一季度,海康威视实现营收178.18亿元,同比增长9.98%,归母净利润19.16亿元,同比增长5.78%,扣非归母净利润17.60亿元,同比增长13.27%。 02 今年业绩有望回到历史高点区域 海康威视于2010年5月28日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是中小板成长起来的代表性企业之一,上市以来,其营收持续保持持续增长,即使2022年遇到挑战,也实现了2.14%的微幅增长。 利润方面,海康威视在2022年是上市以来唯一出现下滑的年份,当年归母净利润下滑23.59%至128.3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下滑25.02%至123.31亿元。 海康威视称,预期国内经济逐步企稳,今年公司业绩可能呈现前低后高的趋势。全年归母净利润希望实现160-170亿,在当前环境下,挑战还是非常大的。公司将基于更加丰富的感知技术,为各类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众多的场景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会持续改善内部运作机制和优化运营流程,成为各类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伙伴。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将为公司未来业务增长提供巨大的成长空间,公司对此坚信不疑。 海康威视的历史最好业绩是2021年,当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68亿元,也就是说,按照公司的预计,今年有望回到历史最高水平区域。 03 冯柳连续小幅减持 海康威视是冯柳近几年重仓的代表,自从2020年其管理的高毅邻山1号远望基金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以来,中间没有任何一个季度退出过。 2022年三季报显示,当年三季度冯柳新进前十,持股2.31亿股,占总股本比例达2.47%,持股参考市值达88亿元。 紧随冯柳,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也在2020年四季度进入海康威视前十大流通股东之列,持股7000万股,占总股比0.75%。 张坤进入前十的同时,冯柳依然在加仓,2020年四季度末持股增加到2.50亿股。此后,张坤在2021年一、三、四季度继续加仓,二季度保持持股不变。2021年末持有海康威视达到最高,约1.27亿股。2022年一季度,张坤小幅减仓100万股之后,当年中报已退出前十,至今未再重返。 不过从此次出现调研名单来看,张坤依然保持着对海康威视的关注。 相比之下,冯柳在海康上面的投资则“曲折”得多。 2021年,冯柳在一季度和四季度分别减持3500万股、1120万股,二、三季度未有变化,最终2021年末持有2.038亿股。正当大家以为冯柳要继续逐步减持甚至退出前十的时候,他却杀了个“回马枪”,在2022年第一、二、三季度连续加仓分别高达620万股、1.88亿股、3200万股。 在2022年第四季度及2023年前两个季度保持4.32亿股持股不变的情况下,2023年三季度他又小幅加仓300万股,此时达到他的持股巅峰4.35亿股,占总股比4.66%。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此次公布的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冯柳又开启了减仓之旅,分别减持800万股、1600万股,持股降至4.11亿股,占总股比为4.40%。 (本文完)
开始日期:04-24
       浙江众鑫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众鑫股份”)主要利用蔗渣浆、竹浆等天然植物纤维材料,通过模具塑造成型,实现吸塑、注塑工艺的造型效果,是塑料制品的良好替代,广泛应用于餐饮、快消、医疗、工业等领域。公司主要产品为餐饮具及精品工业包装,餐饮具系用于餐饮或类似用途的器具,主要包括餐盒、盘、碟、刀、叉、筷、碗、杯等。众鑫股份已经在去年12月28日获得证监会的注册批复。 不过,从众鑫股份披露的招股书注册稿以及天眼查等公开信息,我们发现其业绩已出现增长停滞现象,另外公司外包工程曾发生安全事故而被告上法庭且被判有责。   增长停滞 2020年-2022年,众鑫股份营收分别为5.78亿元、9.10亿元、13.1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5亿元、1亿元、1.91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0亿元、1.46亿元、2.06亿元。 2020年-2022年,众鑫股份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39.62%、33.23%和 28.05%,主营业务毛利率整体较高,但呈下降趋势。2023年上半年,众鑫股份主营业务毛利率有所回升,为29.06%。 2023年前三季度,众鑫股份业绩增长出现停滞现象。   表:众鑫股份2023年前三季度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单位:万元)   来源:招股书注册稿   2023年1-9月,众鑫股份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同比略有下降,而利润总额、净利润规模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提升,公司解释称,主要系2022年1-9月,公司处置了部分废旧设备并由于重新厘定企业所得税缴纳了滞纳金,使得2023年1-9月营业外支出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同时,由于废旧设备处置与滞纳金均属于非经常性损益,使得2023年1-9月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   曾因外包工程安全事故被判有责 根据天眼查,2018年,L某某和刘道勇将众鑫股份、孙静静、朱大亮等告上法庭,法院认定事实如下: 2017年10月21日,原告刘道勇受被告朱大亮指派到浙江众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前称)拆装活动板房,当月23日下午14时左右,原告在做活动板房过程中不小心滑下摔伤,致左跟骨粉碎性骨折,被送往永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兰溪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住院18天,花费治疗费23698.62元,经金华精诚司法鉴定所浦江分所司法鉴定,原告伤势构成十级伤残、误工时间180日、护理时间60日、营养时间90日。原告住院治疗期间,被告孙静静、浙江众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以借款的名义向原告支付治疗费21000元、15000元,被告朱大亮垫付1600元。另查明,浙江众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活动板房拆装项目由浙江众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17200元承包给被告静静*,被告孙静静又以12000元转包给被告朱大亮。 法院认为,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承揽人在完成工作过程中对第三人造成损害或者造成自身损害的,定作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定作人对定作、指示或者选任有过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本案中,原告刘道勇与被告朱大亮之间是劳务关系,刘道勇是在提供劳务过程中自己受到损害,应由接受劳务的朱大亮承担侵权责任,但刘道勇粗心大意未注意自身安全,致事故发生,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被告孙静静与被告浙江众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虽与原告之间没有直接的劳务关系,但作为定作人在选任上有过失,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原告误工费、营养费计算标准过高,法院调整为20734.20元(115.19*180)、5400元(60*90),精神损害抚慰金酌定4000元,其他损失为医疗费23698.62元、住院伙食补助费540元(30*18)、护理费9000元(150*60)、残疾赔偿金84092元、交通费360元(20*18)、鉴定费3300元,合计151124.82元。被告已经支付的赔偿款应予以扣减,原告提出的三被告连带赔偿问题因于法无据,法院不予支持。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第(六)项、第十六条、第三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第十八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一条、第二条之规定,特判决如下: 案件结果为: 一、被告朱大亮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刘道勇人民币73962.41元(151124.82*50%-1600); 二、被告孙静静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刘道勇人民币1668.72元(151124.82*15%-21000); 三、被告浙江众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刘道勇人民币7668.72元(151124.82*15%-15000); 四、驳回原告刘道勇的其他诉讼请求。 之后,朱大亮不服判决,提出二审,将众鑫股份、刘道勇、孙静静列入被告,最后二审法院维持原判。 可以看到,众鑫股份在此案件中,存在着把关不严和疏忽的现象,结果给自身带来诉讼纠纷并被判15%的责任且赔偿一定金额。
开始日期:04-24
2023年是华致酒行(300755)浓墨重彩的一年,公司营收历史性地突破百亿大关。从2014年的10亿级别(11.48亿元)到2023年的百亿级别(101.21亿元),10年时间,经过公司的不断努力,做到了上升一个数量级的跨越式发展。 2023年,公司不仅营收录得16.22%的同比增长,投资者颇为关注的经营性现金流也由2022年的-3亿元转正为2.83亿元,同比大增185.74%,2.83亿元的经营性净现金流甚至高于2.35亿元的归母净利润,净现比超过100%,表明公司为股东们赚来的是“真金白银”。 股东层面,社保基金在2022年四季度出现在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后,2023年第一、二、四季度再度加仓,第三季度则保持不变,表明社保基金对公司的高度认可。 01 百亿里程碑 2023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月-12月,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量449.2万千升,同比减少2.8%。2023年白酒总产量呈现小幅收缩态势,至此规模以上白酒产量已连续第七年下降。而看2022年这一数据为,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为671.2万千升,同比下降6.20%。 在行业整体收缩的态势下,华致酒行却逆势达成百亿里程碑,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1.21亿元,同比增长16.22%;实现净利润2.62亿元,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5亿元。 细看公司的百亿营收,白酒由2022年的78.28亿元上升到93.95亿元,同比大增20.02%,快于整体营收增速。从销量来看,公司白酒销量由2022年的7,525,798.09升增加到8,090,150.35升,同比增加7.50%。  来源:Choice数据;左轴为营收,右轴为增速 公司白酒的收入增速远快于销量增速,表明公司白酒的销售平均单价也大幅提升。即公司2023年白酒业务实现量价齐升。 对于如何实现百亿里程碑,华致酒行管理层在投资者交流会议上表示,营收稳健增长的主要原因为:“买真酒到华致、买名酒到华致”的保真连锁品牌效应持续扩大,公司连锁门店分销能力不断提升。其次公司基于对市场需求的精准研判,春节、中秋节、国庆节动态调整销售策略并及时备货,营销工作调度有序。此外,公司不断丰富产品矩阵,精品酒的持续开发支撑了产品多元化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与酒鬼酒联合推出“金内参”、扩充“金字招牌”产品矩阵;与古井贡酒厂联合推出“古井贡·古20冰雪珍藏版”;与赖高淮联合推出“赖高淮作品·珍藏版”;与奔富战略合作再度升级,成为奔富礼赞系列178周年限量款的独家代理。公司一直与各名酒厂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也在持续不断的进行新品开发并择时上市。 02 四大措施有效应对行业挑战 根据国家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13年后受政策因素影响,虽产量有所下降,但行业收入增速稳步上升,随着宏观经济的持续复苏,国内白酒消费需求,特别是名优白酒的需求增长明显。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度,白酒实现产品销售收入7563亿元,同比增长9.7%。  数据来源:中国酒业协会 葡萄酒方面,据国际葡萄酒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消费量达232亿升,较2021年下降了1%;而我国葡萄酒消费量为8.8亿升,较2021年下降16%。相较国际葡萄酒主要消费国,葡萄酒在我国酒类消费市场的占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酒类行业所面对的消费群体也发生了变化。以白酒行业为例,消费群体由过去的政务、商务消费为主转变成商务、大众消费为主,中产阶级的兴起所带动的个人消费开始活跃起来,由此带来了新的消费动态和发展趋势。中产阶级群体的扩大,推动了酒类消费品牌化、品质化、多元化的进程。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酒类消费行为白皮书》,名优酒类由于具备较高的社交价值、品牌价值和收藏价值,更受到酒类主力消费者(单瓶酒消费价格平均在500元以上)的青睐。持续增长且具有较高消费能力的群体将是名优酒类产品消费的主力。 针对行业和消费群体的变化,华致酒行制定了有效的应对措施: 1、立足门店升级策略,巩固全渠道营销体系; 2、不断丰富产品结构,加大精品酒推广力度; 3、强化品牌竞争力,永做名酒厂金牌服务员; 4、优化人才建设矩阵,打造精兵强将队伍。 华致酒行在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700计划”为公司长久战略,目前布局完整,会继续按照原有计划持续不断优化人员配置,更好的服务于客户。华致酒行3.0门店开发一直是公司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报告期内,新增华致酒行201家。2024年,公司将会稳步推进各项战略计划,持续优化连锁门店升级工作,优化开发团队,确保门店高质量开发。并不断加大对连锁门店检查力度及频次,构建“华致酒行”精品酒类消费生态。 03 A股酒类流通唯一标的 据Park Street报告显示,2017年,美国前10大和前5大经销商分别占据全美酒水(含烈性酒及红酒)市场74%和64.4%的销售额。 Shanken’s Impact Newsletter 调查显示,2021年,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南方格雷兹酒业(Southern Glazer's Wine & Spirit 或 SGWS)以预计约210亿美元的收入占据全美34.6%的市场份额,第二名 Republic National Distributing Co.(RNDC)预计以约123亿美元的收入占据20.3%的市场份额,第三名 Breakthru Beverage Group 预计约61亿美元的收入,占据15%的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Park Street 报告,Route-to-Market in a Consolidated Distributor Landscape 上述数据表明,相比美国,我国酒类流通市场的整合程度和集中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在我国,目前华致酒行依然为国内酒类流通领域唯一一家A股上市企业,具备稀缺性。 04 社保17021不断加仓 股东层面,汇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社保基金17021组合在2022年二季度曾以0.45%的持股比例出现第十大流通股东中,随后的2022年第三季度因第十大股东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0.70%而把社保17021组合挤出前十,但2022年四季度该组合以0.55%的持股比例再度进入前十,位列第九,表明2022年下半年该组合进行了加仓操作。 进入2023年,该组合第一季度加仓653,900股,第二季度加仓33,900股,第三季度保持持股不变,第四季度再度加仓314,200股,四个季度分别持有0.70%、0.71%、0.71%、0.79%,最终位列公司第七大流通股东。 社保基金的不断加仓,表明了对华致酒行的高度认可。 (本文完)
开始日期:04-23
根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2021 年统计数据,想念食品在全国 24 家挂面企业中产量排名第三,根据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关于发布 2021 年度重点粮油企业专项调查结果的通知》,想念食品为 2021 年度挂面加工企业“10 强”、2021 年度面粉加工企业“50 强”。不过,想念食品的上市之路已在2023年11月20日戛然而止,根据上交所公告,这是由于想念食品和保荐券商国金证券分别申请撤稿后做而出的终止上市审核决定。   产能过剩背景下大扩产 招股书披露,想念食品的挂面产品生产线现有年生产能力为38.62万吨,随着面制品行业近些年“方便食品主食化,主食食品便捷化”的发展,人们对挂面产品的消费需求稳步上升。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全部围绕公司主营业务进行:其中,镇平想念食品产业园二期工程建设项目计划投资67,360.48万元,项目达产后公司挂面产品年生产能力将增加15.36万吨,并进一步丰富产品线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   招股书还披露,目前,挂面企业数量较多,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随着行业的发展竞争,中小企业不断退出,行业排名靠前的企业通过新增产能、技术改造等方式扩大规模,提升市场占有率。根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2021年统计数据,想念食品在全国24家挂面企业中产量排名第三,占全国挂面合计产量比例为4%;根据挂面上市龙头企业克明食品公开披露的数据,克明食品2021年挂面销量49.27万吨,2021年想念食品挂面销量27.37万吨。 可以看出,想念食品销量远低于产能,产能利用率始终不能拉满。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数据,2021年,金沙河挂面产量占全国市场22%,克明食品产量占8%,想念食品占比为4%,位列第三。   最新财报显示,2019年至2022上半年,想念食品营收分别为13.48亿元、19.47亿元、22.23亿元和10.16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3亿元、1.71亿元、1.03亿元和0.48亿元。从毛利水平来看,公司报告期内毛利率分别为21.29%、19.02%、14.19%和16.01%。   不难看出,想念食品的年营收规模虽然持续增长,但净利润、毛利水平却并未随之增长。 对此,公司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毛利率偏低主要系国内挂面、面粉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公司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用于占领市场,提高产品渗透率和品牌认知度,因此产品毛利率较低。 上述困境也道出了国内挂面行业发展现状,低价竞争、品牌知名度扩展困难、产品质量不稳定都是其主要难点。 克明食品也曾在2023年初的调研中表示,疫情确实把挂面的需求有所放大,但其实这两年单挂面产品的整体需求是有略微下降的,其中低端面条的需求下降比较明显。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并没有因为疫情发生特别大的变化,更多的还是取决于消费者本身的消费需求。随着防疫常态化,疫情对行业需求的影响不再像2020年一样爆发式增长。目前,挂面行业的竞争还是蛮激烈的,因为挂面企业都在做市场集中度提升。 克明食品上市多年,在激烈的竞争下其提出的百亿营收目标,时至2023年仍然未能实现。2022年,克明食品营收达到历史之最60.58亿元,但1.78亿元的归母净利润远不及2020年的2.93亿元。2023年,克明食品实现营收51.84亿元,归母净利润甚至为亏损0.66亿元。其市值如今也不过23亿左右。 可见,想念食品在挂面行业竞争激烈的现状、产能充足的背景下依然大扩产,所面临的产能过剩风险、项目投资回收风险不小,即使顺利来A股融资,能否给予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良好回报,需要打问号。   市场、品类单一 作为起家的地方,河南不仅是想念食品梦开始的地方,也是公司的福地,河南地区的消费者为其贡献了不少的销量。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公司的主营业务在河南南阳地区的营收分别为5.3亿元、6.58亿元、8.55亿元,占所有地区取得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41.75%、37.49%、45.49%;而来自河南其他地区的营收分别为2.6亿元、3.79亿元、3.67亿元,占所有地区取得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20.46%、21.59%、19.53%。 到了2022年上半年,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来自南阳地区和河南省其他地区的营收占所有地区取得总营收的比重仍高达43.4%、14.22%,这意味着2022年上半年,公司来自河南地区的营收占到所有地区取得总营收的比重接近六成。 对于上述提到的这种情况,公司解释称,公司地处全国小麦主产区的河南省南阳市,经过二十余年的深耕细作和积累沉淀,公司产品在以面食为主食并更偏爱面条的河南省,尤其是南阳市确立强势品牌地位,区位优势明显,消费者忠诚度高。 想念食品也表示,将立足河南,逐渐扩展至全国。 但要想辐射至全国,太难了。2023年初时,克明食品在调研中透露,公司在南方市场深耕了二十年的时间,但是现在还继续在南方市场做深耕,这表明挂面行业地域性很强,竞争对手要想渗透到对方的大本营,很难。 市场单一风险、产品类别单一风险不可小觑,而要向外渗透的难度又颇大,需求又很难显著爆发,挂面行业天花板已经显现,想念食品的战略是大力发展符合新潮流市场的预制面产品。 想念食品大力发展预制面破局,但扩产最多的其实是挂面,这岂不是自相矛盾?
开始日期:04-17
戈碧迦(835438)是一家从事光学玻璃及特种功能玻璃研发、制造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在向成都光明支付和解金3000万元后,近日戈碧迦于2024年3月25日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此次发行募集资金为2亿元,主要投入1.25亿元用于特种高清成像光学玻璃材料扩产项目,其余用于建研发中心和补充流动资金。   戈碧迦从2021年开始纳米微晶玻璃材料的批量生产并销售,该产品具备高强度抗跌耐摔的优异性能,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电子触屏盖板等消费电子领域,目前已作为基础材料应用于国内高端品牌手机盖板。目前公司已成为国内少数可以规模化生产光学玻璃及特种功能玻璃的主要厂商。   重庆鑫景特种玻璃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电子消费玻璃和特种玻璃功能材料解决方案供应商,成立于2014年。其推出的高透明玻璃可以实现优质的显示体验,特别是2.5D/3D触控屏具有优良加工性能。重庆鑫景更令人知名的一点是其作为华为昆仑玻璃供应商的身份,产品应用于华为高端旗舰机型P50系列、Mate50系列上、MateX系列上。   戈碧迦作为重庆鑫景的供应商也较为引人关注。得益于昆仑玻璃的起量,重庆鑫景这两年向戈碧迦采购金额大幅增加,也令戈碧迦业绩得到快速发展。   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戈碧迦的纳米微晶玻璃系根据重庆鑫景提供的玻璃配方进行定制化生产,后续纳米级晶化工艺须由重庆鑫景完成,产品均无法向第三方出售,2021年至2023年,来自重庆鑫景的收入分别为286.39万元、7,502.37万元和49,402.61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0.74%、17.47%和61.12%。   戈碧迦也特别提示了单一客户依赖风,未来若重庆鑫景因技术更新迭代等原因对公司产品的需求和采购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因公司的生产工艺及产品稳定性无法持续满足客户的需求等原因而形成供应商替代,亦或者重庆鑫景具备独立生产防辐射玻璃及纳米微晶玻璃材料的能力,则会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在3月底的投资者调研中,戈碧迦表示,公司的核心技术能力主要体现在材料配方、重点工装、量产工艺三大方面,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领先的量产工艺技术。公司特种功能玻璃产品经过四年多的积累与发展,已在相应终端应用领域获得认可,特别是公司的纳米微晶玻璃产品推出后,得到相关终端应用客户认可。公司纳米微晶产品未来发展核心取决于终端应用的扩张,该产品在应用领域公司拥有明显的先发优势。   在被投资者问到公司的纳米微晶玻璃产品客户拓展情况时,戈碧迦回应称,目前公司在纳米微晶玻璃客户开拓方面,主要体现在与下游客户的积极互动,关注终端的技术与市场动态。未来是否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取决于应用端市场发展情况。
开始日期:04-17
盛景微(603375)4月15日晚间公布2023年年报。根据年报数据,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3亿元,同比增长6.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5亿元,同比增长了5.24%。基本每股收益为2.58元,公司计划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0.40元(含税)的现金红利。   公司近三年的年度收入和利润情况如下:   来源:公司年报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公司在2022年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收入和利润都翻倍不止。2023年,公司收入和利润依然保持小幅增长。   不过,如果分季度看,2023年下半年公司显然遇到了增长乏力的现象。     来源:Choice数据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盛景微去年第三、第四季度的营收分别同比下滑29.38%和4.42%,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44.35%和微增0.7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下滑40.41%和6.94%。   电子雷管的高速增长主要是政策推动替代传统雷管所致,2022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生产司发文(工安全函【2022】109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安全生产司关于进一步做好数码电子雷管推广应用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为落实《“十四五”民用爆炸物品行业安全发展规划》部署,加大工业数码电子雷管推广应用力度,实现工业雷管向电子雷管全面升级换代,推进起爆器材向安全、可靠、高效方向转型的要求。   根据光大证券研报,2022年12月电子雷管产、销量渗透率分别为86%、75%,2022年1-12月电子雷管产、销量渗透率分别为42.7%、39.4%。从月度的角度看渗透率已经逐步向100%靠近。   根据中国爆破器材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3年,使用电子控制模块作为核心元器件的电子雷管占当年国内工业雷管产销量的比例已提升至90%以上,除部分特殊应用领域及出口产品以外,基本实现了市场全面推广应用的目标,全年电子雷管产销量达到6.7亿只。   这非常类似前几年的ETC,当快速替代完成后,高速增长也就基本结束。也就是说,随着时间推移,渗透率的提高,公司业绩的同比基数也将不断抬高。   在盛景微挂牌上市前的2023年10月底,我刊曾经向公司采访过相关问题:“随着渗透率的提高,基数的抬升,爆破行业下游行业的不理想,公司快速增长的甜蜜期是否也临近结束?”   当时公司回应称,在电子雷管全面替代工业雷管的背景下,预计国内爆破专用电子控制模块的年需求量也为8-10亿个,对应的市场空间约为50亿元/年。公司研发能力强,在民爆领域持续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和新客户,并积极拓展海外爆破市场。海外爆破市场空间大、目前电子雷管渗透率低,公司定制开发适应海外市场的产品,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并已有实质性进展。同时公司核心技术拓展应用领域广泛,公司正在积极开发石油开采、应急管理与处置市场、新能源汽车安全系统市场等新领域的产品,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未来发展空间广、市场巨大。   在本次年报中,盛景微则称,随着电子雷管快速推广应用,国内爆破专用电子控制模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目前正是行业内企业抢占市场份额的关键时期。如果公司不能在产品性能、种类及性价比等方面持续满足下游客户的需求,将面临市场份额下滑的风险,公司的经营业绩也将下滑。   2023年公司在国内爆破专用电子控制模块市场的占有率出现下滑,如果公司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提升市场占有率,将面临市场地位下降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盛景微去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从2022年的净流入6422余万元变成净流出月7267万元,而即使2021年也能净流入2000多万元。   盛景微在年报中称,2023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主要系下游行业资金流动性紧缺,导致公司应收账款回笼周期拉长;客户以票据结算货款的占比提高;销售收入增加,对应成本、费用支出增加。   根据年报披露,盛景微去年销售费用同比大增37.78%,好在管理费用下降9.21%,另外公司研发加大投入,研发费用大增35.55%。   盛景微在年报中提示,报告期内,随着公司经营规模增长,应收账款相应增加,报告期末公司账面应收账款金额为37,844.10万元,占期末流动资产的比例为41.60%。如果未来部分客户信用状况与履约能力发生恶化,出现支付困难、拖延付款等现象,公司将面临无法及时收回货款的风险,从而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开始日期:04-16
宏鑫科技(301539)今日开启申购,公司此次发行总数为3700.00万股,其中网上发行1054.50万股,申购代码301539,申购价格10.64元,发行市盈率为25.00倍,单一账户申购上限为1.05万股,申购数量为500股的整数倍。   近两年业绩几无增长 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锻造铝合金车轮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商用车车轮和乘用车车轮。 根据招股意向书以及华金证券研报的数据,公司2021-2023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47亿元/9.56亿元/9.65亿元,YOY依次为53.38%/1.03%/0.87%,三年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速16.05%;实现归母净利润0.68亿元/0.72亿元/0.75亿元,YOY依次为30.67%/6.39%/2.83%,三年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速12.65%。 可以看出,公司2021年快速增长之后,就陷入了几乎原地踏步的境地。 从毛利率的角度看,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的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24.12%、19.11%、18.59%和19.41%,2021年较2020年下滑超过5个百分点,2021-2022年基本保持稳定,2023年1-6月较2022年回升。汽车锻造铝合金车轮的主要原材料为铝棒,产品价格易受铝棒采购价格波动的影响。2021年铝棒采购价格大幅上涨,导致2021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下滑。2022年铝棒采购价格较2021年价格顶峰有所回落,但总体采购价格仍较上年上升。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铝价横盘整理趋于平稳,使得2023年1-6月毛利率较2022年企稳回升。 根据公司管理层初步预测,预计公司2024年1-3月营业收入约为20,900万元至22,900万元,同比增长7.09%至17.34%;预计2024年1-3月归母净利润约为1295万元至1495万元,同比增长3.11%至19.04%。   需关注美国相关贸易政策变化 从销售占比看,宏鑫科技境外销售占比较高,另外公司还要面临主要出口国美国的贸易政策变化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境外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9,777.10万元、32,454.69万元、38,289.00万元和19,365.55万元,持续增加;境外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8.41%、45.39%、51.27%和51.28%,境外销售占比较高。美国是公司主要出口销售国家之一,对美国的销售收入占境外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6.61%、65.67%、70.83%和59.98%,对美国销售收入及占比较高。 2018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持续,目前公司销往美国市场的车轮产品执行27.50%的关税税率,包括2.50%的原始税率和25%的加征关税。公司应大部分美国客户要求在原有定价上按照约定承担30-50%左右的加征关税比例降低售价,导致公司对美国主要客户的产品售价有约10%的降幅。 宏鑫科技提示,报告期内,公司在美国的销售收入尚未发生重大不利变化,但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持续且前景未明确的背景下,若未来中美贸易紧张形势进一步恶化,或相关贸易政策变动导致贸易摩擦加剧,客户可能会要求公司提高加征关税承担的比例或承担全部加征关税,从而对公司销售毛利率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和利润水平。   重视大客户风险 此外,宏鑫科技还提示了大客户风险。 报告期内豪梅特为公司第一大客户,对豪梅特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0,785.51万元、16,127.68万元、16,679.59万元和8,577.24万元,逐年上升。公司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稳定的供货和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多年来一直与豪梅特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但如果豪梅特经营状况波动,或者因其集团内产能增加、竞争对手介入等调整供应方,可能导致公司对豪梅特的销售收入下滑;若公司在短期内无法开拓新的大客户,将对公司生产经营和盈利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另外,近年来American Wheels与公司合作后开始经营改装车轮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对American Wheels销售收入分别为1,904.41万元、4,783.91万元、5,026.08万元和2,123.71万元,2021年大幅增长,2022年以来增速放缓。 2022年以来,受地缘政治冲突等因素影响,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不确定性持续增加,消费者购买非必需品的意愿普遍下降。同时,受能源危机、美国本土通货膨胀加剧的影响,2022年开始美国汽油价格快速上涨,汽车改装市场发展放缓,下游需求有所减少。 未来若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美国通货膨胀不能得到有效抑制,American Wheels下游需求存在下滑的风险,从而减少对公司车轮的采购量或取消订单,对公司生产经营和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开始日期:04-01
深圳时代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时代装饰”)的IPO之路可谓坎坷,前后历时数年,保荐券商从中信建投换到招商证券,最终也没有避免在本月初被深交所终止审核,终止审核的原因是2月26日时代装饰和招商证券分别向深交所提交了撤稿申请。 作为主要面向大型房地产客户开发住宅批量精装修业务的建筑装饰公示,时代装饰报告期内业绩出现了明显的趋势逆转,这与下游房地产行业的现状的关联性不言而喻。   业绩趋势逆转向下   时代装饰是国内建筑装饰行业前列的住宅精装修、公共建筑装修、幕墙及景观工程装饰服务提供商,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的报告期内,公司住宅精装修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80.40%、78.94%、75.10%和77.45%。 报告期内,时代装饰营业收入分别为371,093.48万元、406,198.63万元、349,145.59万元和138,005.39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0,887.04万元、11,836.15万元、6,651.39万元和1,921.18万元。 显然,无论是营收还是利润,时代装饰的趋势已经从上升逆转为下降。 时代装饰称,2020年和2021年,公司业绩整体较为稳定;2022年和2023年1-6月,受房地产行业波动等因素影响,公司经营业绩有所下降。 报告期内,时代装饰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1.79%、11.53%、10.90%和10.99%,有所下降。 时代装饰称,目前,国内从事建筑装饰的同类企业较多,行业的集中度相对较低,竞争较为激烈。随着国内建筑装饰企业的快速发展,行业中包括亚厦股份、瑞和股份、建艺集团、中天精装、宝鹰股份、中装建设等多家上市公司在资金实力、业务规模、设计、施工及综合配套服务等专业化程度方面已具有较强实力,是公司重要的竞争对手。 激烈竞争虾,时代装饰的行业地位也逐年下降。2020年、2021年和2022年,时代装饰在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主办的中国建筑装饰行业综合数据统计结果(装饰类)中分别位列第15名、第21名和第23名。   依赖万科、华润 流动性堪忧   令人担忧的还有时代装饰的现金流。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9,433.55万元、-10,662.72万元、714.34万元和-27,737.10万元。显然,整个报告期内,时代装饰的经营性现金流为明显的净流出状态。 时代装饰在招股书中坦诚地表示,目前,公司主要通过经营性负债和银行借款来满足日常营运资金的需求。 时代装饰对流动性地“饥渴”从其拟募资4.5亿元补充运营资金就可以体现,这几乎占到了其拟募资金额的一半。 报告期内,时代装饰向前五名客户的销售收入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0.95%、79.30%、82.67%和84.82%,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 更具体地看,与其说是依赖前五大客户,比如说时代装饰其实是抱着万科和华润两条大腿,报告期各期,时代装饰来自万科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为31.65%、35.11%、29.32%、23.40%,分别为时代装饰的第1、1、2、2大客户;同期,来自华润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26.98%、25.18%、34.95%、40.09%,分别为时代装饰第2、2、1、1大客户。       报告期各期末,时代装饰应收账款前五名客户合计金额分别为145,927.70万元、174,456.90万元、190,535.84万元和184,233.35万元,占应收账款总额的比例分别为76.29%、77.02%、78.28%和77.86%。报告期各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前五名客户及其占期末应收账款余额比例如下表所示:     将时代装饰的利润和应收账款、坏账计提综合看,公司可谓辛辛苦苦干活儿,却收到一大推白条,还不得不计提巨额坏账,以至于吞噬大量利润,利润规模甚至远不及各期的坏账准备。 时代装饰称,尽管公司与万科地产、华润集团、保利地产、招商地产、中海地产等优质房地产企业合作多年并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但如果公司不能持续满足客户需求,或者上述主要客户受宏观经营环境、房地产调控政策、自身经营状况等因素影响而导致与公司的业务合作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将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近期关于万科流动性的传闻甚嚣尘上,像时代装饰这样的供应商,无疑又是坏消息。
开始日期:03-25
常州武进中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瑞股份”,证券代码:301587)是一家圆柱锂电池精密安全结构件研发、制造及销售商,主要产品包括动力型、容量型锂电池组合盖帽系列产品。近几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蓬勃发展,中瑞股份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业绩实现了大踏步提升。不过,随着国内锂电池产业在经历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后,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作为上游的中瑞股份在2023年也显然受到波及,业绩出现明显下滑。   2023年业绩倒退 中瑞股份在招股书中表示,精密安全结构件是圆柱动力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满足动力锂电池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可靠性等要求。由于关系到电池的安全使用,锂电池客户对安全组件的认证周期较长,需要企业拥有较强的工艺积累、技术储备和客户拓展能力。中瑞股份称,公司坚持定位于中高端产品市场,持续发展下游新能源汽车、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智能家居等动力型锂电池行业的优质客户,已与LG新能源、能元科技、比克电池、力神电池等国内外行业领先锂电池生产销售厂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特斯拉Model 3、Model Y等新能源汽车,小牛、哈啰、雅迪等品牌电动自行车,戴森(Dyson)、TTI、博世等品牌电动工具,以及数码3C类产品等,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较高的市场美誉度。 来看业绩,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和2023年1-6月,中瑞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45,998.43万元、64,768.38万元、76,376.09万元和36,167.58万元,2020年度至2022年度复合增长率为28.8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5,647.45万元、13,276.72万元、17,034.74万元和7,219.56万元,2020年度至2022年度复合增长率为73.68%,报告期内,公司收入及利润规模实现了快速增长,成长性良好,不过,这种良好增长态势从2023年全年看却戛然而止。 公司经审计财务报表的审计截止日为2023年6月30日,2023年度业绩则经过审阅但还未审计。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8,685.28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0.07%,主要原因为: (1)国内锂电池产业在经历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后,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等小动力市场甚至出现阶段性需求不足的情形,受此影响,公司18#等型号组合盖帽产品的销售收入同比下降; (2)2023年碳酸锂等锂电池原材料成本波动较大,部分下游国内圆柱锂电池厂商减少了生产计划,开工率未达预期,导致对公司产品的采购量减少。 2023年度,公司实现净利润13,596.62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603.35万元,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25.91%、26.01%,主要原因系受18#等型号组合盖帽产销量同比下降影响,公司产能利用率下降,固定资产折旧成本上升,营业毛利金额同比下降16.46%,从而导致公司利润总额较上年同期下降24.27%,经营业绩较上年有所下降。 2023年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6,622.8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42%,主要系公司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原材料采购增加所致。 根据管理层初步测算,公司2024年1-3月营业收入预计为17,600万元至19,6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47%至11.8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60万元至3,79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61%至13.4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90万元至3,62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69%至14.26%。2024年一季度,公司锂电池结构件产品销量预计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因此经营业绩实现同比上升。   依赖特斯拉的销售情况 报告期内,中瑞股份聚焦圆柱锂电池行业优质客户,公司对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占公司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75.62%、78.97%、85.26%和88.51%,占比较高。报告期内,中瑞股份来自LG新能源的销售收入占比较高,报告期各期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38.04%、47.50%、62.87%和70.37%,公司对LG新能源的销售收入占比超过50%。LG新能源系国际锂电池龙头企业,中瑞股份的锂电池组合盖帽产品通过配套LG新能源的圆柱锂电池,最终主要应用于特斯拉新能源汽车,随着特斯拉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的畅销,公司对LG新能源的销售金额亦逐年上升。若特斯拉减少对LG新能源的锂电池需求,或者LG新能源减少对公司锂电池安全结构件产品的需求,将导致公司的营业收入下降。对于成熟产品,LG新能源会与公司协商调整采购价格,如果LG新能源对公司产品采购量的增加不能覆盖价格下降的不利影响,也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以动力型锂电池组合盖帽为主,销售收入占各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3.00%、96.32%、96.05%和96.02%,销售收入占比较高,公司产品作为动力锂电池安全结构件,终端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工具、电动两轮车、储能等市场。公司的核心技术主要体现为圆柱锂电池安全结构件的研发、设计和制造等环节,动力型组合盖帽产品应用于圆柱锂电池,技术路线和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目前,圆柱锂电池的整体装机量与市场占比最高的方形锂电池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如果未来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的技术路线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公司未能及时完成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布局,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024年车市“价格战”愈演愈烈。在二月中下旬比亚迪打响“第一枪”后,自主、合资与“新势力”纷纷入局。进入三月,战势逐渐白热化,覆盖的车型也从新能源蔓延至燃油车,部分车型甚至出现了“一天一个价”的现象。有业内人士认为,与去年有所不同,今年车市“价格战”引发的淘汰赛将进一步加速,可谓“既分高下、也决生死”。 汽车产业链长,波动力强。一辆车的制造涉及上万个零部件,背后是庞大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如果此轮价格战导致整车厂没有合理利润,必然会对上下游企业形成挤压,中瑞股份这样仰仗特斯拉销售情况的上游供应链企业,最终会受到怎样的影响,我们将持续关注。
开始日期:03-21
我要订阅
最新内参更多...
最新培训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