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24”行情以来,科技引领中国资产价值重估,港股脱颖而出,站在了全球市场舞台中央。而随着优质企业赴港上市,港股市场活力进一步得到提升,吸引南向资金持续流入。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9日,南向资金今年以来累计净买入金额超8420.02亿港元,远超以前历年水平,其中不乏险资、年金等长期资本加入。
港股强势表现下,大量的资金正借道相关ETF驶向港股优质资产。
多项积极因素共振,港股投资价值突显
一方面,避险资金或为港股市场提供更多流动性。特朗普关税政策扰动引发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忧虑,刺激国际避险资金涌入港股。全球投资咨询公司剑桥联合公司(CambridgeAssociates)表示,全球投资者正在重新评估其以美国为主的投资组合,并关注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被低估的股票,以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中“提供防御”。全球资金流入中国股市的“涓涓细流”或将汇成“洪流”。
另一方面,在政策支持下资金配置港股市场或更便捷。早在今年1月13日,央行行长在亚洲金融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提出,要大幅提高国家外汇储备在香港的资产配置。今年6月22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共同推动下,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标志着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已实现互联互通,进一步为内地资金流入港股扫平道路。(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
从自身估值来看,港股在全球资本市场中仍有较高投资价值。截至2025年7月29日,恒生沪深港通AH股溢价指数显示,A股较H股溢价30%左右,相较于长区间的历史水平来看仍处合理区间。以市盈率来看,恒生指数市盈率PE(TTM)约11.49倍,仍低于日经225(19.25倍)和纳斯达克指数(42.97倍)。(数据来源:wind)
如何“一网打尽”港股潜在利好?
市场大行情期间,利好往往会在多个板块中轮动。尤其近期“反内卷”行情兴起,一开始从产能过剩最严重的光伏,逐渐扩散到煤炭、汽车行业,后续可能会扩散到更多的行业。
在此背景下,押注单一行业显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能够覆盖多个领域的宽基自然更有优势。
且从增量资金属性来看,当前险资、养老金持续入场布局港股优质资产,这类追求分散风险与持续收益的长期资金,与宽基指数覆盖广、风险分散的特性或天然契合,叠加内地“十四五”养老体系改革明确的“跨市场均衡配置”导向,港股宽基指数或迎来千亿级资金的红利窗口。(政策来源:2022/2/21-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
中证港股通50指数(以下简称“港股通50指数”)作为港股代表性宽基指数之一,有望成为各路资金布局港股的较优抓手。该指数行业覆盖范围广,对港股市场的表征性较强。截至今年7月29日,港股通50指数覆盖19个申万一级行业,既有“低估值”属性的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等板块,也涵盖具备“新经济”属性的传媒、通信、医药生物等方向,不同领域之间属性互补,平衡风险。
图二:中证港股通50指数行业分布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7/29,指数行业占比会随着指数成份股调整和成份股涨跌而发生变化。)
此外,港股通50指数成份股的行业权重会根据中国经济变迁而灵活调整,能够及时反映产业走向。指数行业结构从早期的金融地产占据主导,逐步转向科技互联网崛起,再到现在的互联网、汽车、零售等多元化行业并进,行业结构变化持续映刻着中国产业结构升级趋势。
成份股角度来看,港股通50指数主要覆盖的都是港股优质资产。指数选取了港股通范围内最大50家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虽然仅占港股通总数9%的成份股,但其中既包含了代表性的新经济巨头,也纳入了部分传统行业龙头。成份股覆盖了51%的港股市场总市值、44%的成交额、57%的盈利贡献以及65%的2025年内现金分红总额。(数据来源:恒生指数公司、Wind;净利润数据来自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截至2025年一季报,其余数据均截至20250630)
表一:中证港股通50指数前十权重成份股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7/29,上述个股仅供展示指数成份股,非个股推荐,也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与此同时,市场资金对于港股通50指数较为青睐,为指数后期成长储备动力。相比于QDII等途径,港股通的投资便利度更高且额度充裕,是内地资金配置港股的主力渠道,有望更好承接南向资金的充裕流动性。以港股通持仓加权衡量,近年来南向资金持续增配港股通50指数成份股。
图三:港股通50指数成份股获得南向资金持续增持
数据来源:Wind,区间为20211231-20250630
结合2024年公募基金年报数据来看,主动权益类产品港股持仓中港股通50指数的成份股占比达40.6%,与指数自身权重较为接近。这种增量资金的深度锚定,或进一步强化港股通50指数的市场基准地位。
借道相关ETF,是与指数同行的便捷方法之一。交易所数据显示,市面上有3只跟踪港股通50指数的ETF基金。其中港股通50ETF(513550)成立于2020年12月30日,是市场首只跟踪港股通50指数的ETF,截至2025年7月29日规模达28.40亿元,也是目前唯一一只规模过亿的跟踪港股通50指数的ETF。
当增量资金聚焦港股优质资产时,港股通50ETF(513550)有望成为承接资金需求的优质工具之一。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在投资基金前,需充分了解基金的产品特性,并承担基金投资中出现的各类风险。请仔细阅读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具体情况。本基金投资于境外证券市场,除了需要承担与境内证券投资基金类似的市场波动风险等一般投资风险之外,基金还将面临汇率风险、境外证券市场风险等特殊投资风险。港股通50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中证”)编制并发布,其所有权归属中证。中证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确保指数的准确性,但不对此作任何保证,亦不因指数的任何错误对任何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