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马茶叶的上市之路又折戟了,节前最后一个工作日(9月28日)深交所网站披露,八马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根据相关审核规则,深交所决定终止对其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审核。至此,2013年启动上市进程后,八马茶业先后三次冲击深交所,但均以失败告终。
已经多次冲击IPO未果
从八马茶叶所处行业的生意模式看,具有“大行业、小企业”及“有品类、无品牌”的特点,中国庞大的茶叶市场背后有着些许的尴尬:在3000多亿的茶叶市场中,几家头部品牌营收只有数十亿,集中度不足5%,更是不曾诞生一家以茶叶为主营业务的境内A股公司。
众所周知,烟、酒、咖啡、茶叶,这些带有成瘾性的行业,都是非常赚钱的。但茶叶行业,比一般的农、林、牧、渔更难规范。
茶产业在供应链上游很难标准化。茶叶的供应链上游种植极其分散,产区数量繁多。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2年中国茶叶区域公有品牌分布于四大产茶区,其中江南产区分布最为密集,数量达到69个;西南产区数量达到26个,位列第二;华南、江北产区分列第三、四位,分别达到18个、13个。
中国茶叶的种植基本还是传统的包产到户,种植者以农民为主。农民种茶树往往靠天吃饭,这就导致茶叶原材料标准化程度低,品质难以把控;再加上茶树需要高山和丘陵种植,难以实现机械化,生产效率偏低。
此外,茶企的业绩数据的真实性很难核查。
第一,行业没有标准,价格体系混乱。中国的茶叶具有很强的礼品属性和金融属性,极大拉高了所谓“好茶”的价格,但对于茶叶的好坏,市场并没有一个准确的衡量标准。
茶叶的颜色、气味、年份、产地稍有差别,就会造成巨大的价格差距—这便催生了天然的”造假“土壤。举个极端例子来理解,如果公司用一千块的茶叶去冒充二十万的,那么只需要五百斤就能轻松创造一个亿的利润,这对于监管机构来说,几乎无法核查。
第二,茶叶产业中,渠道比品牌更强势。在销售渠道上,茶叶很难撬动商超、KA等现代化商业渠道,目前已经披露过招股书的茶企,主要还是以门店销售为主。比如公司的线下门店收入占整体营收近80%,澜沧古茶经销模式下专营店的收入占比也超过了80%。
现实的情况是,往往卖茶人自己就是茶农,培养了自己的茶客。相比于线下商超,消费者更习惯于去传统茶庄买茶,一个茶庄开了十几年,就靠附近的客户养活。
这就导致渠道比品牌更加强势,行业很难催生出头部品牌,最终形成了“有品类而无品牌”的现状。
同时,由于买卖茶叶的个人消费者居多,而个人的交易往往掺杂着许多不规范的地方,使得茶企的财务和审计工作难度大大提升。准确、真实的数据,是投资人判断企业经营的基本条件。
茶饮业务破局难题
八马茶叶近年来也在涉猎无糖茶饮,亲自下场做饮料。
但所有以快消品形式呈现出来的茶,都不是公司等茶企主打的传统原茶。原茶类产品受到当地饮茶文化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属性。
茶叶市场和咖啡市场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是千亿量级的赛道、增速快、复购率高。咖啡市场目前主流的产品是奶咖,真正习惯喝美式黑咖啡的人还是少数,类比来看,现在中国真正习惯喝原茶的人,也是少数。
那么想要破圈,就需要迎合大部分人的口味,对产品进行改良,所以近几年花果类袋泡茶兴起,奶茶类公司也大放异彩。比如近两年增速很快的茶里CHALI、TNO、茶小空等品牌,产品主要是原叶茶跟花果组合的拼配茶;新晋品牌“茉莉奶白”,产品主打茉莉花茶为原料,近年以来势头迅猛,排队盛况堪比当年的喜茶。
行业整体供给远大于需求
近年来我国茶叶产量保持稳步增长。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干毛茶总产量为306.32万吨,相比于2020年增加7.71万吨,同比增长2.58%。其中福建省、湖北省、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干毛茶的产量产量超过30万吨。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
自2011年以来,我国茶叶内销总量呈持续稳定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茶叶内销总量达230.19万吨,较2020年增长10.03万吨,增幅为4.56%;销售总额达3,120.00亿元,较2020年增长231.16亿元,增幅为8.00%;内销均价为135.5元/千克,同比上涨3.3%。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
目前消费格局相对稳定,绿茶依旧占据主要市场。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绿茶销量为130.92万吨,占比为56.87%;其次为红茶、黑茶、乌龙茶,销量分别为33.88万吨、34.41万吨、22.79万吨,占比分别为14.72%、14.95%、9.90%。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
2016-2020年我国“茶叶”相关企业注册量不断上升,并于2020年达到峰值,新增32.46万家,同比增长4.82%。随后2021年“茶叶”相关企业注册量出现下滑,首次低于前一年,新增23.17万家,同比减少28.61%。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行业现状深度分析与未来前景预测报告(2023-20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