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首页 电子杂志 新闻资讯 增值服务 平台介绍 股市大学堂
保险一季报:准备金如期释放 严监管加剧洗牌
发布时间:2018-05-11 16:53:120  

截止到430日,A股上市四大险企全部公布了一季度报告。750日国债收益率曲线的高位运转,进入2018年上市险企的准备金利润正逐步得到释放,其中以太保和人寿的87.6%119.8%的增幅最为突出。此外,根据各大险企公布的保费收入看,在“开门红”的滑铁卢过后,保险龙头的保费收入出现一定分化,但已经有拐点的意味。

同时,54日银保监会发布的人身险核查公告,对于整个行业的冲击或许要比想象中大,而平安“换帅谣言”等持续的利空信息,使得4月底和5月初的上市险企表现十分萎靡。但笔者相信长期以来对上市险企的观察及判断,目前萎靡的行情,或多或少成为逐步收集筹码的机会。

 

新业务拐点初现

随着201710134号文件的正式实施,保险公司迎来近年来最为严峻的考验。最为核心的内容是对万能险和投资理财产品的“清洗”。从2017年保险市场整体数据来看,人身险公司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5892.36亿元,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470.42亿元,相比2016年的11860.16亿元和938.97亿元分别下降5967.8亿元和468.56亿元,下降幅度分别高达50.32%49.90%。这一部分分别对应的是万能险投资属性部分(不计入保费)和投连险新增交费。虽然投连险对保费影响不大,保险公司更多只是收取管理费,但万能险投资部分同时对应了大量的保费收入。投资新增交费降低,必然意味着大量保费的流失。

201712月单月保费总收入较11月环比增长8.69%,其中寿险公司单月保费收入环比略增长0.91%,同比增长0.32%。进入2018年后,这一趋势更加明显,根据银保监会43日公布的12月保费也经营情况看,保费收入从2017年的11902.81亿元 下滑到9703.44亿元 。其中财险依旧保持15.43%的增幅,但人身险(包括寿险、健康险、意外伤害险)表现极为差劲,而寿险最为突出,从去年的9167.96亿元下降到6901.70亿元,下降比例达24.72%

不过,从去年5月开始酝酿并持续到今年一季度的保费市场萎靡状态,对于上市险企的保费收入影响低于行业整体。平安、太保在市场环境如此困难,且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情况下,依旧实现了接近20%的增长。同时,3月份主要上市公司保费出现明显拐点。1月份保费收入同比下滑高达21.34%的中国人寿,在3月份实现绝地反击,888亿元的单月保费收入,创造单月历史记录,同比增幅高达57.73%,使得人寿前3月保费合计同比仅微跌1.14%。而平安和太保保费增长分别从2月的17.48%13.34%上升到3月的19.87%16.57%,同样显示出保费市场正逐步恢复生机。(见表一)

表一:上市险企1-3月保费收入概况

公司

类别

20181

201812

20181-3

中国平安

保费(亿)

1,448.91

1,928.61

2,529.62

同比(%

20.71%

19.89%

19.88%

中国太保

保费(亿)

631.09

851.00

1,206.18

同比(%

22.97%

20.33%

19.20%

新华保险

保费(亿)

186.37

254.19

394.34

同比(%

9.95%

7.91%

5.86%

中国人寿

保费(亿)

1,268.00

1,546.00

2,434.00

同比(%

-21.34%

-18.59%

-1.14%

 

新业务拐点正在逐步显现。当下的困局是,包括平安、太保、新华1-3月新业务保费收入合计分别下滑16.6%28.2%53.9%(一季报数据)。但根据中国平安逐月公布的保费数据看,20181月、2月、3月新业务保费分别为:406.09亿元、109.13亿元和150.57亿元,与2017年同比分别下降:11.28%17.66%7.37%,同样在3月出现明显拐点。

除平安外,其他上市险企没有一家逐月公布新业务收入情况,无法对比验证。不过,有投资人表示,根据一线信息,“某保险公司”新业务价值在一季度同比下滑的情况下,4月份已经实现新业务价值超过20%的增长。不管这一信息是否真实,在经历一季度的萎靡之后,保费市场、新业务保费和新业务价值都出现了拐点。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在一季报披露完毕后的业绩会上也均表示,NBV受“开门红”和去年基数问题导致Q1负增长,但之后的非常有信心改善,全年正增长不是问题。

 

准备金如期释放利润

一季度平安、太保、新华、人寿净利润同比分别上升11.5%87.6%42%119.8%。中国平安因采用新会计准则,将更多权益类投资的波动计入当期损益,造成表面净利润增长下滑,若采取与太保等相同则净利润同样大增32.5%

从财务报表看,预期的准备金释放对一季度险企利润推动明显。其中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表现最为突出,4大上市险企2018Q1保费同比持续增长或基本相同,但人寿准备金计提相比17Q1大幅减少229亿元。新华多年来保费一直止步不前,17Q1已经在动用准备金粉饰利润。除此之外,平安在保费同比增加近20%的情况下,准备金同比计提仅增加略约11%,仅仅是因为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导致利润同比不理想。而太保在摊回准备金增加(再保险准备金计提减少而摊回),摊回赔付支出减少,业务及管理费减少等因素的影响下,净利润持续飙升,使得太保18Q1并未明显释放准备金,但依旧录得87.6%净利增长。

类别

3季度准备金总额(亿)

3Q1准备金计提情况(亿)

时间

18Q1

17Q4

17Q3

18Q1

17Q1

16Q1

中国平安

15,045

13,915

13,466

1,047

939

642

中国太保

8,747

8,026

7,950

644

487

299

新华保险

5,780

5,753

5,678

37

-2

114

中国人寿

20,967

20,251

20,224

649

878

697

 

严监管加剧洗牌

54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组织开展人身保险产品专项核查清理工作的通知》,在17年对产品类型的规范基础上,本次核查更多针对产品本身合规、合理的核查。当下保险业的监管和规范,已经到了芝麻绿豆的细分领域。52条监管负面清单监管重点集中在:1、严查违规开发产品、挑战监管底线的行为。2、严查偏离保险本源、产品设计异化的行为。3、罔顾公平合理、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4、严查以营销为噱头、开发“奇葩”产品的行为。

这些条款,基本是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贯彻“保险姓保”的具体表现。市场关注的重疾险保障范围、产品设计复杂不易理解、产品设计异化、偏离保障属性和投资属性产品保障收益的约束,使得严格意义上讲,当下市场上大部分保险产品均面临整改甚至停售的境况。

长期来看,这是对人身险市场消费者的利好,也是对市场持续稳定发展的保障。不过这对于在1617年万能险、投资属性产品规范期还没有喘过气来的中小险企,无疑又将是一次打击。中小险企以复杂“收益”的设计和价格为噱头争夺市场的行为将急剧减少,而险企龙头也同样面临提价保利稳价保量的选择。短期看势必将影响整个市场的保费收入。但从行业龙头产品设计合理性和规范性看,洗牌必然将促使寡头地位的持续巩固。
版权声明:凡注明“股市动态分析周刊”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股市动态分析周刊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刊、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股市动态分析周刊”。违反上述声明的,本刊、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本期杂志:更多内容 | 在线购买
相关
0条评论
我要订阅
最新发布更多...
最新内参更多...
最新培训更多...